关于互联网隐私问题的思考
起因是有同学在网页上搜索(基本没有重名的)人名,可以扒到这个人的许多信息,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等,在微信搜索甚至还有一些推文还有照片(不过个人非常不建议大家去实践尝试效果😇)
感觉妮可没什么学法的同学,不知道有没有感兴趣或者了解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真的就什么都做不了吗?想到人肉开盒的各种新闻,觉得这些能从网上扒到的信息还是挺危险的,现在只有出了问题后的惩罚,但没有什么预防的措施;个人想了想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比如禁止搜索引擎查找人名信息,这就难以实现,不知道茶馆各位有何见解
茶洞 Bot 是基于tape提问箱的匿名消息转载Bot,只需点击提问箱链接、写下你想说的内容,茶洞Bot就会把它以主题贴的形式转发到茶馆里。
人肉开盒的主要方式应该不是通过查找公布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人肉开盒应该是通过一些社会工程和访问本不应该被访问的数据库得到的。
任何法律几乎都不会直接因为要预防进行惩罚的,不然很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所以很难处罚搜索信息的人,更应该想办法打击非法上传个人信息的人
查找网上公开信息不叫开盒,开盒是很黑暗的,而且背后有利益链条
刚刚试着在夸克搜了一下我的名字,结果直接搜出了我那年的高考成绩和我的高中母校(因为考得比较高,被当地新闻报道了),还搜出了长光所奖学金的获奖人名单(官网有公示),太哈人了
盒打击应该是盒出家庭住址、证件号、手机号这些隐私信息,然后行泼油漆、借贷、短信轰炸以伪造失踪......这些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 至于互联网公开信息,那盒出来真没啥关系,反正这时代大家都是透明人,怎么躲都躲不掉。要是有人能靠公开信息盒出momo过往的话,momo反倒会很荣幸能有个关心自己的福尔摩斯朋友。
禁止搜人名也太哈人了
我之前有幸听过一个大数据大佬的讲座,并且在之后的提问里询问关于信息保护的问题。可惜的是,目前关于信息保护在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的前提下,发展速度是远远慢于大数据发展的,这是一种先污染再治理的迅速发展模式,我虽然并不赞成,但是目前也无能为力。当然,值得欣慰的是,信息保护虽然落后于大数据搜集的发展,但是二者仍然在一种稳态中并行发展。
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又是希望别人能通过搜索引擎查到自己信息的 例如linkedin/个人网站 所以这个度很难把握
原投稿里面提到的照片,教育经历这些个人认为问题不大,毕竟自己的个人主页之类会把这些信息提供得更详细。问题主要在家庭住址,家人联系方式,身份证号这些。但是这些信息想保证不被通过特殊渠道挖到似乎很难。之前在X上甚至看到了某不可明说之人及其女儿的身份证信息,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那普通人想抵御开盒应该会很难。
搜人名搜出来的那都不算啥事了。至于开盒,这玩意儿从恶俗那会儿开始实质上就是个政治活动。
pleasely to ask how's our ustcforum's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my ans:) mostly students, maybe then the principal of US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