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六篇读书笔记,原文在这里。
第五章 工业中资本主义各最初阶段
从这一章开始,列宁开始分析俄国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部分分为三章,分别对应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描述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五章-小商品生产;
- 第六章-工场手工业;
- 第七章-机器大工业;
第五章中列宁分析了“最简单最原始的工业形式并考察它们的发展”。
1. 小商品生产的萌芽——家庭工业和手艺
小商品生产主要有两种形式:家庭工业和手艺。
农户(农民家庭)把它取得的原料进行加工,我们把这叫做家庭工业。家庭手工业是自然经济的必然附属物,而自然经济的残余在有小农的地方差不多总是保留着的。(黑体是我加的)
这种形式还带有相当多自然经济的残余。
手艺,即按消费者的订货来制造产品,是脱离了宗法式农业的第一种工业形式。在这里,材料可能是订货的消费者的,也可能是手艺人的,而手艺人的劳动报酬,或者是给货币,或者是给实物(手艺人的住处和生活费,以一部分产品如面粉等等作为报酬)。(黑体是我加的)
手艺人的特点是是有很少的雇佣劳动,生产规模小,技术陈旧。它们还不属于商品生产,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有商品流通:
手艺人得到货币工资或出卖工作所得的一部分产品而去为自己购买原料和生产工具。
2. 小商品生产的主要形式——“小手工业”
手艺人一旦和市场接触,就逐渐过渡到为市场生产,变成了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买卖行为在时空上距离很近)的限制,由小手艺人向商品生产者的过渡是渐进和缓慢的。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贸易的扩大,专业的商人-包买主的出现;制品销售市场不再是农村的小市场或集市,而是整个区域,然后是全国,有时甚至是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工业品的生产,为工业同农业的分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奠定了初步基础。
商品经济处于萌芽阶段,也就是“小手工业”时,小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还不激烈,随着市场扩大,这种竞争就逐渐加剧。小手工业者害怕这种竞争,于是就抱团取暖,也就是“行会”。行会使小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阻碍了技术进步。
3. 小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分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也就是不断有新的手工业行业出现),也就从农民中分化出一批批的小手工业者,促进了小手工业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后,小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为以下两种过程:
- 小手工业者从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省份迁移到边疆省份;
- 迁入的小手工业者在当地形成新的小手工业并扩展原有的手工业;
在分析了大量的手工业调查统计资料以后,列宁发现这种小手工业的发展有如下规律:
- 雇佣劳动的作用随着小手工业作坊规模的扩大而扩大;
- 小手工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使用雇佣劳动,最终变成资本主义的小手工业;
- 雇佣劳动在小手工业中的使用随着本户工人人数增加而增加;
- “家庭协作”是资本主义协作的基础;
- 劳动生产率随着小手工业作坊规模的扩大而扩大;
总结来说,小手工业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经济结构: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小手工业资本家,另一方面分化出多数手工业雇佣工人,或者生活条件比雇佣工人更差的“独立手工业者”。在这种经济结构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
4. 小商品生产中的协作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小手工业者建立了比较大的作坊(这种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大资本往往不是在生产而是在商业领域中形成的),在这种作坊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这种情况下,同一个作坊内工人之间的个人差别对于生产来说已经不那么显著了。因此,相比于分散的小生产,这种作坊生产和销售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并且由于能更充分利用生产工具和场地,而降低了生产费用。
列宁在此还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论述,在此我们也转引如下:
正如协作发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一样,协作本身表现为同单个的独立劳动者或小业主的生产过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形式。这是实际的劳动过程由于隶属于资本而遭受的第一个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即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同时雇用人数较多的雇佣工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因此,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劳动过程转化为社会过程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这种社会形式表现为资本通过提高劳动过程的生产力来更有利地剥削劳动过程的一种方法。
列宁还批判了民粹派所鼓吹的“劳动组合基础”理论,指出这种生产方式实质上是家庭工业和手艺,批判他们抹杀了资本主义协作在小手工业中的巨大作用和进步意义。
5. 小商品生产中的商业资本——“包买主”
小手工业中商品资本的代表是“包买主”。他们主要从事销售产品和收购原料的业务,他们为了转卖商品而收买商品。包买主的起源是因为农民的分化而在个别人手中形成了限制的货币。包买主产生有两个条件:
- 小生产者的分散和孤立性;
- 小规模的生产与大规模销售之间的矛盾;
由此,便产生出了专门的一些有钱人,包揽销售,把销售集中起来。包买主使小生产者的生产从属于商业资本,使小生产者本身依附于商业资本。
列宁还从大量的统计资料中总结出了包买主的四种形式:
- 商人或大作坊业主向小商品生产者收购商品;
- 商业资本同高利贷相结合:农民向包买主借钱,用自己的商品来偿还债务;
- 以商品偿付制品;
- 商人以手工业者生产上所必需的各种商品(原料或者辅助材料)来偿付;
最后一种离工场手工业只差一步:包买主把小手工业者同成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联系都切断了,使手工业者完全从属于自己。如果包买主直接把原料分发给手工业者进行生产,并付给一定报酬,那么包买主的商业资本就转化成了产业资本。小手工业者的劳动也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家庭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标志之一。
6.手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到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平行分化”,也就是农民无论在农业中或者工业中(现在是小手工业)都分化为小资产阶级和农村无产阶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小手工业者雇佣农业工人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这种结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它从工业扩展到农业,或者从农业扩展到工业。此外,它还有一个意义:
它表明,甚至在农民小手工业中,也开始出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证明资本主义进步历史作用的一种现象,即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需求。手工业者开始瞧不起“愚昧的”农民以及他们那种宗法式的村野习气,力求摆脱最繁重的和报酬最差的农业工作。(黑体是我加的)
这种“手工业同农业的结合”有以下几种形式:
- 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的)农业同家庭手工业(即为自己消费而对原料进行加工)、同为地主进行的徭役劳动相结合:也就是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役制度;
- 宗法式的农业同手艺形式的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里手艺人获得了货币酬金并在市场上购买工具和原料,促进了商品流通;
- 宗法式的农业同为市场制造工业品的小生产(即商品生产)相结合:这种形式促进了农民的分化
- 宗法式农业同工业中(以及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相结合:这是前一种形式的必要补充,前者是产品变为商品,这里是劳动力变为商品;
- 小资产阶级(商业性)农业同小资产阶级手工业(工业中的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等)相结合:这是最典型的形式;
- 农业中的雇佣劳动同工业中的雇佣劳动相结合:这是最高级的形式;
最后列宁还阐述了他关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这个问题的看法。相比于民粹派对于这个问题的“速度如何”这一方面的关心,列宁更关心“究竟如何和从何而来”(即俄国前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如何?)。列宁总结了俄国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特点:
前资本主义的农村是(从经济方面看)一个地方小市场网,这些地方小市场把一些极小的小生产者群联结起来,他们由于自己的鼓励经营、他们之间的许多中世纪壁垒和中世纪依附关系的残余而处于分散状态。(黑体是列宁加的)
而从中生长出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历史使命就在于:
资本主义把这些市场联结起来,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后又结合成世界市场,破坏了盘剥和人身依附的原始形式,深入而广泛地发展了在村社农民中就露出苗头的那些矛盾,从而为解决这些矛盾作了准备。(黑体是我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