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无数次自省生存的意义。无论如何追寻,只能得到虚无这个答案。但也没有勇气了却一切,因为心中仍在挂念某些事物。不断思考,不断求索,也不断询问没有存在的价值就真的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了吗?最终也只能像余华的《活着》那样,只是活着,经历。
但我仍不甘心,硬给自己套上了寻找意义这个目的。内心渴望着燃烧自己,也许这是最轻松的,没有任何人会责怪。
有时清醒,有时深陷其中。
到头来只发现这只是庸人自扰,无法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除了让内心更加混乱。虽然明白,却仍旧不禁陷入思考。我喜欢将自身所思所想以对话的形式写下来,让理想的自己引导批判自己。翻看曾经的想法,发觉我一直在原地踏步,今天所思考的仍旧是当初所迷惘的。即便勉强给出答案,像是活在当下,多看书增长见识,用行动避免陷入内耗,也只是起了一时之效。在未来某个时候又会回到原地,重新思考当初的问题: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世界?就像《黑客帝国》的Smith说的那样,存在必定有其目的。
内心渴望交流的同时也在害怕交流,认为很难有真正的理解。要么难以感同身受,要么互相之间根本不关心。总感觉他人的话语难以触及心灵。便只能求诸自身,让本我与超我对话,并且写下来。只是这样的闭门造车难以长久,必须寻求外界的帮助,唯有源头活水注入,才不会在闭塞中腐败。对于我来说最佳的方式无疑是读名著(因为社恐,或者说难以与别人深入交流,平时的交流仅止于事务,很少谈心。与我谈心最多的就是我),借助别人的思想。
前文提到我喜欢与自己对话(书面的形式),不知有没有人和我类似,感觉这样更能使心情静下来,而且我也更擅长书面的表达。但我不像楼主那样发出来,而是写在纸上。通过与自身的对话,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即人的思维的跳跃性,人是不是一个多念体?自己到底该如何认识自己?是仅仅依赖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成为理想的自己,又或者保留无限可能?
前面人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确实是这个道理,感到迷惘时,向先哲寻求帮助确实有效,最起码能暂时摆脱低迷的情绪。
感触有些多,所以写的有些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