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编辑
大家好,我是评课社区用户“点火燧石”。我是2020级少院学生,大二起转入地空学院空间物理专业,目前在科大地空读研。我自2021年6月起在评课社区活跃,至今已接近四年,积累了近百篇评课,在评课社区上也是较为活跃的用户——近百篇评课也意味着我在中科大这所学校内学习过近百门课程。之所以我修读的课程如此之多,是因为我的数理基础并不好,应试能力也比之科大其它同学较差,在大一结束时我的GPA只在少院的70%左右徘徊。因而,自大二起,我采取了一种极为大胆的刷绩策略:战略性放弃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而提升成绩有限的数理基础硬课,保证不挂科即可;而空出来的精力我则选修了大量给分好耗时差的水课,用大量水课的高绩弥补数理基础的硬伤。
这个策略是有效的,在大三结束时,我的GPA上升到了少院的40%左右。然而,令人啼笑皆非地是,20级正逢大保研时代的降临——在我刚入学那年,由于留学情况愈发恶劣,17级少院的保研线抵达了3.3,因而我为了保研选择全力刷绩;但到我保研时,教育部为解决中科大的保研困境多投放了许多保研名额,保研线降低至接近2.5。也就是说,我积心处虑的刷绩白费了。除此之外,许多没打扎实的数理基础也要在现在的科研生活中补上(虽说科大本科的课程也打不了什么对科研有用的数理基础)。但选课刷绩也意外地带给了我一笔弥足珍贵的收获——与多数刷绩人只刷通识课与本专业水课不同,我对水课的判定更为大胆,选修了许多外专业的专业课。大四本科毕业时,我拿到了193.5个学分,抛去必修课、通识课与培养方案内的专业课,我选修了横跨7个学院、11个专业的外专业专业课,因而获得了极宽泛的学科视野。同时,我有一个好习惯:每门课出分后,我会尽可能把这门课的细节展示在评课社区里,以期后来者可以参照我的评课——若是必修逃不掉,看看如何通关;若是选修,则看看值不值得选。因而,我修读的极多课程也展示在评课社区里,使我积累了诸多评课。
随着我在评课社区里的活跃,许多学弟开始向我咨询选课或课程学习的建议,这使我受宠若惊。然而,很多学弟的问题是重复的,在我的评课中也有回答这些问题;与此同时,评课社区的个人主页并没有为评课分类的功能,使得我的评课社区个人主页愈发杂乱。因而,我决定在茶馆这个平台上辑录、整理我在评课社区上发表过的评课,便于有需要的同学翻阅。
这篇评课辑录大致分为通修课、地空专业课、自由选修课(包括通识课、外院水课)、未选修课程(包括旁听课程或我在评课里提供了一些信息但未选修的课程)四部分。此外,我会把其中我认为质量较高的评课或有节目效果的评课单拎出来做一个列表。很多朋友知道我的一大绝活是判断一门课是否属于给分好耗时低的刷绩水课,我称之为“选课艺术”。但是很遗憾,在这篇辑录中我不会给出一个“刷绩水课列表”。这是因为选课刷绩本来就是一件极依赖信息差的事——如果我写了一个刷绩水课列表,这张表到处流传,那同学们就会蜂拥涌入我推荐的那几门课里,使得这门课变卷而不再利于刷绩;流传得太广甚至可能引得教务处下场。而这所谓的“信息差”也是公平的,因为判断一门课是否为水课所需的信息几乎都是公开的!只是许多同学没有去网站上查询这些信息的行动力、不肯关心那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教务政策与公开信息渠道、没有胆量去发个邮件问问授课老师,再或者明知一门课是好课却没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实在不行,找些上过课的学长问一问总可以吧?如果这也不愿做,我只能说What can I say。
不过,虽然我不可能给出一个“刷绩水课列表”,但我欢迎同学们就具体某门课的选课建议上与我讨论。在我懂的范围内,我会根据公开信息与经验力所能及地分析一门课是否适合选修,或根据你的需求推荐你选修哪门课;同时也欢迎所有了解相关情况的茶馆朋友们参与讨论。因此,这篇帖子的标题内也有“选课咨询台”五个字。如果你认为你的问题较为私密,也可以找我的QQ私聊。
回归评课的话题。不同于评课社区上活跃的许多巨佬,我的评课属于“绩点实用主义流派”——比起讨论一门课带来的收获,我更重视提供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与给分等信息,以便读者衡量这门课的给分-耗时比,看看这门课能否用合适的精力换取理想的绩点。此外,由于我本人的GPA并不高,我个人对课程绩点的需求主要是冲3.7而非拿到4.3;因而我不大建议GPA在3.7以上,需要靠4+成绩刷绩的巨佬们看我的评课,我的评课与经验的面向群体并非你们,盲目参考很有可能造成你们误判。
作为这篇辑录的前言的结尾,我想引用我在某篇评课中对我的评课过于重视给分的指责的回复:
我想说的是,在中科大不止存在GPA上4、选课不再需要在意给分只需要考虑收获的大佬同学;也有诸多在保研线边缘挣扎的同学,对于他们而言能不能从这门课上收获满意的绩点直接关系到保研的资格与未来的命运,而我的评课正是为后者服务的。因此,我的评课非常重视一门课的给分情况与耗时情况,从课程中能获得的收获则处于次要的位置。
如果一位同学GPA已经有了3.7+,但他仍然天天绩点焦虑、想着刷绩、三句不离GPA——这叫科气,对ta而言绩点早就够了,能从课程中收获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但对于一位GPA3.1保研线边缘的同学,刷绩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合理需求,而收获则是可遇不可求的锦上添花。如果看到刷绩就觉得俗,要把自身的高绩赋予自己的不用刷绩的清高资格强推给其它同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低绩同学视角的忽视呢?或许,这才是更为本质的科气——所有的话语权都围绕着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构建,而中下层学生的想法、视角、需求统统都被忽视。这就像富人因为富裕才有余裕追求没有铜臭味的高雅,而不得不忙碌赚钱的穷人则在富人的高雅下成为了铜臭与庸俗——反庸俗的内部透露着庸俗至极的内核,正如科气以反科气的形式出现。
PS:由于评课数量较多,整理繁琐,本贴会逐日更新。
目录:
通修课列表
培养方案内专业课列表
自由选修课列表
未实际修读课程列表
研究生课程列表
精品/高质量评课合集
纪念意义课程/速通记录合集
编撰资料汇总
注释贴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