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喜欢苹果,你可以选华为、选三星,不过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手机市场终究是有限的,要争夺有限的市场,获得最大总利润,那就得做两件事:
①尽可能生产出填满全部或一部分需求客户市场的商品量;
②进一步压缩手机成本,价格更低、利润更高,更加“物美价廉”,最终将华为、三星这些竞争对手从你心里通通排挤出去。
无论是实现①还是实现②,苹果要做的还是两件事:
Ⅰ.降低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是工人采集的,归根结底还是用工成本);
Ⅱ.减少生产的劳动时间(这是所有社会形态同自然斗争的共同之处)。
前者的代表就是刚才讲到的“血汗工厂”富士康,后者则是兴起于信息革命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后者貌似比前者更进步、更文明,可是这个过程并不像《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的那样优哉游哉,技术革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最终还是要靠削减用工成本实现。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容量不变,掌握新技术的苹果会倾向于裁掉一些工人节省成本,技术落后的手机企业直接倒闭,所有职工失业流回劳动力市场,而供过于需的状态会使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价格压低,为苹果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问题在于,从宏观上看,企业商品销售的对象,同时也是它们支付工资的对象,工人工资降低甚至失业,社会总消费能力就会下降,假如苹果看不到其中的根源,缩小生产规模,加大减薪、裁员力度,那么就会诱发如下循环:
技术进步→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减薪、裁员→总消费能力下降→商品滞销→减薪、裁员→总消费能力下降→商品滞销→减薪、裁员→总消费能力下降→商品滞销……经济崩溃。
到那时,不管多物美价廉的手机,苹果也卖不出去,大家也买不起了——别说手机,怕是连饭都吃不上了。或许打一开始我们就该认识到:那挂满霓虹灯的摩天大厦,那超市里堆积如山的货物,它们光鲜亮丽,但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我们。
“市场终究是有限的”,这句话等于承认市场经济下供给的商品最终会超过社会总的消费能力,上述①②ⅠⅡ策略不仅苹果在执行,华为、三星同样在执行,竞争者们不约而同地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生产社会根本消化不完的东西上,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的同时,也在危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大家都知道制造智能手机离不开一种原材料叫稀土,然而稀土开采遗留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鉴于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规范、限制稀土开采和贸易。美国、日本等国对中国的稀土政策很不满,它们不是不清楚稀土开采带来的恶劣影响,进口这种稀缺的原材料也不是首先用于超级计算机等尖端设备,而是制造电子产品返销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赚剪刀差,即便如此,这些发达国家还是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配额,并以各种手段不断向中国施压。同样遭受觊觎的还有中东的石油、南美的硬木、非洲的狮子和大象等等等等,掠夺式开发造就了每年上千万吨石油污染海洋,亚马逊雨林面积骤缩50%,灭绝的动植物不计其数。资本主义正在对地球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资本家却要把自己的短视推到人性贪婪头上,殊不知许多人根本买不起车,买不起实木家具,更买不起狮皮壁挂和牙雕,在这件事上全人类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一起遭殃。
这才是市场经济真正的“无形的手”。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秘诀在于,自由竞争能够发展优秀的产能,淘汰掉落后的产能,这是计划经济永远不能比的。”他们似乎忘了,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不是上帝,利润才是上帝,为了利润,资本家经常干着“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好事。遇上利润高的产业,比如说房地产、医疗、教育,资本家就蜂拥而上;而一旦是利润低下的,比如钢铁、重机械、农业,资本家又会急忙撤资,已经卖不出去的商品,即使就地销毁维持物价,也不会送给(哪怕是贷给)真正有需要的人,由于没有赚头而生意惨淡的行业也就成了“落后产能”,资源自然也“优化配置”了。更有甚者,为了发财会偷工减料、坑蒙拐骗,损害消费者权益。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各色山寨品这些就不说了,三星的手机会爆炸、葛兰素史克为哄抬药价四处贿赂、大众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上弄虚作假,但是三星依然是韩国头等大财阀、葛兰素史克依然能够在中国招摇过市、大众依然是世界汽车巨头,无论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这些企业只要自罚三杯,照样坐拥天下。相反,许多中小企业破产不是因为他们产品不好、经营不善,只是因为实力上无法抵抗以上这些巨头的排挤罢了。试问这时候,用普遍贫穷和环境恶化换来的“优胜劣汰”又上哪儿去了?“利润,而不是需求”,自由市场主义者抛弃了如此简单的原理,硬是要把资本逐利跟社会需求拉郎配,不厌其烦地论证市场经济的精妙与博爱,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与之相对的,计划经济的产品又何来“质量又差象貌又丑”?最起码几乎没听说有为了赚钱偷工减料或是危害使用者的,没有添加有害物质的食品、质量有保障的日用品,要远比在多彩缤纷的市场经济生活安心得多。况且,正是有了计划经济的遗产,今日的中国才得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大白兔奶糖、青岛啤酒、云南白药、百雀羚“小蓝盒”、英雄钢笔,有的中国品牌要比新中国更年长,但它们能够发扬光大甚至远销海外,得益于建国初的经济体制;至于汽车、航空器、机床、石油这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更是推行五年计划以后才有的。所谓“到最后生产的产品质量又差象貌又丑”,无非是脱离两个不同社会的现实考察,拿资本主义的标准去衡量社会主义:有因为苏联电视机不能和日本红白机完美兼容,骂苏联垃圾的;但你啥时候因为iOS不能兼容安卓软件,骂苹果垃圾的?两种制度在各自产品上折射出的理念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个我们放到后面提。冷战开始时西方国家就设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技术、贸易封锁,后者只能自己去探索和追赶,这依旧取得了成绩,不单单是中国,苏联的伏尔加轿车、LOMO照相机、博尔若米苏打矿泉水,东德的卫星轿车、前进农机、小红帽香槟,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汽车,以上放在几十年前都是明星级品牌,如能假以时日,东风必定压倒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