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就业压力/培养工具人(误)
我觉得大学真正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和同龄人一起探索自我的平台吧。
以下观点仅限于大陆高校
相比考研考公二战,大学四年摆烂的精神压力小多喽。旅游、泡图书馆、学习神奇的知识......想尝试什么都不会有人限制,而付出的代价就只有考试周突击而已。
大学给了大伙一个安全接触与自己相似同龄人的环境。这种“安全”建立在可见的纽带下。以“做题能力相似”为纽带,大陆高校轻松联结了一群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而在申请制高校/社会中,这一纽带是“志同道合”或者“利益相关”。虽然高考制度弊端多多,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想要找到思维能力相似、但生活经历迥异的同龄人,在当下没有一条比高考上大学更适合的路子。
至于思维能力相似,但生活经历迥异的同龄人......这类人真的很重要啊。思维能力相似意味着对待同一件事即使观点不同也能够从逻辑上互相理解;生活经历迥异则意味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见闻可以交流。想想有人能用相似的思维筛选出新鲜事情,然后喂给自己,多开心啊。
最简单的,在家自学or步入社会找不到南七茶馆这种讨论氛围的论坛。
这就不用多说了。
拿到双证多少还得按照培养方案学点知识。校外自学一是不好找培养方案,二是没有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