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xuyou 理解不到太正常了,我在高中就没正眼看过人文领域一眼。直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高中的人文知识其实带有点宣讲的意味,它并不注重逻辑的推理,更像是一种缝合怪。
附,本人在大学后第一次人文觉醒是发生在听了这门现代社会学概论后-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L4y1e7nt/,我才知道我社会学科是如此的深刻,其实我之前在观察社会现象时已经有过类似的总结并怀疑高中书本的观点,但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系统化的总结,还是这门课。诸如了解异化的概念后,才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等人在社会学的贡献。当然也是这门课,我发自内心地认同韦伯提出了现代国家和民族建构理念。

Moxuyou 我也只是我自己的感受,我可能确实是思考类的,比如社交问题,我之前完全不懂,只能不断的思考要怎么做,导致之前经常会做出很奇怪的举动,但在不断的积累的反思之后我表现得越来越正常了,但是据我观察貌似大部分人都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感受到要怎么做的?我现在也开始有这种感觉了,但我的感受是来自于大量的经验总结。有没有可能,所谓感觉也是来自于他们的经验,不过他们对于某些东西有更强的总结整合能力,比如你说的那个同学,她可能是不擅长数学这种高强度的思考过程,而对于语言类的知识更加敏感?
另外我也是自然地理好,但是讲到人文地理就没有一点兴趣了不学了,所以没选地理。但是关于人文的部分,经济政治等等不也有其逻辑在内吗?可能不如数学物理那么准确严谨。现在有了一些文史哲的积累,感觉文科类的东西也有其逻辑在内的,而其研究范式也与理科异曲同工。
另外高考感觉真就是做题做题做题,反正在河北上高中我都没咋动过脑子,老师让我干啥就干啥,稀里糊涂就考上来了😃,没接触过竞赛让我对竞赛有一些幻想吧。

    一辈子昌黎一中 你那位同学的逻辑可能也是根本不在数学上,而是在做题方法的表象上,我高中的时候也有这种倾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只在想要用什么方法做,这种方法行不通也不知道为什么,做出答案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这样迷迷糊糊的。我也是在思考啊,只是思考的方向不对罢了。
    宗教可能也有这种因素,人们尝试用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思考解释世界,但是可能方向不对。我姐就是数学很差初中数学都学不明白,但是这几年学易经学的头头是道,回家就给我妈讲阴阳五行算命,有的时候我听着还有点道理……齐泽克说过,重要的不一定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也体现了“思考”这个行为的复杂性。

      Moxuyou
      其实人文社科也是有内在逻辑的,可能是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的不同?
      只要不是选择艺术类/文学类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学科,语言类这种约定俗成的学科,很多学科都是可以结构化和逻辑化的。

      只是对人文社科来说,往往即使不懂他的逻辑,靠背书也可以考个高分,而理工科就不太能这样。另外就是楼上说的高中文科的教育目的问题,基础教育文理科里面科普和宣传的重要性要大于逻辑和思辨,至于教不教逻辑和思辨,全看高中老师的个人水平。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对这个学科有什么理解,怎么给学生教明白呢?

      另外来科大的全都是理科生,文科大概是过了会考(也叫学考)就没再接触过了。妮可全是物理选考生,也没法选考高中文科中最注重思辨的历史,大概历史选修教材应该也都没有看过,后续的题目也不可能做过。所以可能对文科有点偏见,但其实你想想高中会考的理化生题是什么水平,你就知道这其实不能代表这个学科,甚至跟高考都差的远。要是文科生拿着一本高一物理+文科选修物理就当成我们理工科在研究的东西,应该也很吐血吧。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