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本科生,问了教务处,似乎不是少院壬转到物院也没法修量子信息专业,也转不到未来技术学院。想学这方面似乎只能去物院读原分了。想问问原分和量子信息专业有啥区别吗,这两个专业到底前景怎么样,谢谢

  • Krush生命的娑萨朗 觉得很赞
  • 只说一些自己想说的

    原分专业对于想做量子信息科研的学生还是很友好的,现代的AMO方向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用wolfgang的一句话来说就是:“AMO Physics is defined by what AMO physicists do”。简单来说研究的体系尺度比粒子物理要大,但又不至于大到凝聚态的尺度展现出许多的集体性质和行为(当然随着AMO的不断发展,诸如量子模拟,quantum gas这样的方向也与凝聚态有高度的交叉)。我们既研究原子内部的能级结构,也研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其中有很多奇特的物理,也有与应用非常相关的课题,总的来说就是所谓的"few body physics"。当前比较热门的方向主要是冷原子分子,量子信息和光学,如果按研究的目标划分的话大致有量子度量学和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以及光学的具体应用等等。

    也正是因为研究领域是非常广阔的,从事AMO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多的。对于你说的量子信息而言,如果做理论方向,密码学,信息论,数据结构算法这些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更熟悉的量信实验方向,除了需要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现代原子分子导论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外,微波技术、电子学工程、机械工程、真空操作,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一般都需要有所了解,像画电路焊接调试,FPGA编程这些都是经常需要用到的技能。

    看了一眼培养方案,量子信息专业比起物理学院大致就是少了高阶的理论课程(比如广相、高量、场论、凝聚态理论等),多了这些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方向的课程,广度增加的代价就是深度比较有限,不过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同样原分专业也是很适合的,偏少的课程设置也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选修,你可以继续选你感兴趣的高阶物理课,也可以去学一些计算机方向如数据结构、算法的知识和工程方向比如激光原理技术、微波技术、自动化控制的课程。

    但无论如何,本科阶段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早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更重要的事情。

看了一下原分和量信的培养方案,感觉差距巨大......量信的培养方案我觉得比起物理更偏计科

这种专业第一次开,没有学长学姐可问,你就是大师兄,你是什么样这个专业就是什么样。不过如果本专业干不下去,量信转码还是很方便的。

    只说一些自己想说的

    原分专业对于想做量子信息科研的学生还是很友好的,现代的AMO方向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用wolfgang的一句话来说就是:“AMO Physics is defined by what AMO physicists do”。简单来说研究的体系尺度比粒子物理要大,但又不至于大到凝聚态的尺度展现出许多的集体性质和行为(当然随着AMO的不断发展,诸如量子模拟,quantum gas这样的方向也与凝聚态有高度的交叉)。我们既研究原子内部的能级结构,也研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其中有很多奇特的物理,也有与应用非常相关的课题,总的来说就是所谓的"few body physics"。当前比较热门的方向主要是冷原子分子,量子信息和光学,如果按研究的目标划分的话大致有量子度量学和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以及光学的具体应用等等。

    也正是因为研究领域是非常广阔的,从事AMO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多的。对于你说的量子信息而言,如果做理论方向,密码学,信息论,数据结构算法这些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更熟悉的量信实验方向,除了需要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现代原子分子导论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外,微波技术、电子学工程、机械工程、真空操作,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一般都需要有所了解,像画电路焊接调试,FPGA编程这些都是经常需要用到的技能。

    看了一眼培养方案,量子信息专业比起物理学院大致就是少了高阶的理论课程(比如广相、高量、场论、凝聚态理论等),多了这些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方向的课程,广度增加的代价就是深度比较有限,不过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同样原分专业也是很适合的,偏少的课程设置也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选修,你可以继续选你感兴趣的高阶物理课,也可以去学一些计算机方向如数据结构、算法的知识和工程方向比如激光原理技术、微波技术、自动化控制的课程。

    但无论如何,本科阶段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早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是19级的,以前也在原分专业做量子计算,我大概看了一下量子信息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个人认为,这个新的培养方案比原分的培养方案更适合一些。关于量子计算的基础情况,楼上有学长已经说的很好了,在此不再赘述。
    我认为量子计算是个很庞大的综合性学科,后续的突破需要计算机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共同努力,原分专业的物理味道很浓,但是很明显缺乏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这一点楼上的学长也有提到。
    量信培养方案中,我认为以下课程的设置是非常合适及必要的:数据结构及其算法,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实验, 密码学导论,计算机安全,量子密码学,自旋动力学,现代原子与分子物理导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在量子信息技术上的较量日益激烈,“国盾量子”和“合肥微尺度”已经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同时,对于想出国的同学来说,量子信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敏感专业,申请将面临很多困难(我已知的有学长申请欧洲的暑研,但是因为量信是敏感专业被拒了)。
    总结,如果你很坚定地想从事量子信息行业,我建议选新的培养方案;如果还没做好最终打算,想尝试AMO领域的其他方向,建议选原分;如果未来想出国,请谨慎选择量子信息专业。

    只看实际必修课的话,量信去掉了原分导论,量子信息导论,还去掉了数电,计算方法,也不用在四,五级大雾,电路实验等屑课中必选两个。
    改成了人工智能导论,量子信息技术,数据结构及算法,量子信息实验。还有很多选修列表可选,像原分的那些必修课都可以选。
    所以总的来说更科学合理一些,而且后者其实可以完全覆盖前者,而且省去在垃圾实验课上的时间。

      Taylor-Swift 是可以申请调整修读专业的,把培养方案转过去,这样你跟的是量信的培养方案,不过学籍仍然留在物理,保研也是跟着物理;或者可以学原分/自旋动力学方向,虽然培养方案不一样,但是以后也能搞量信;目前不知道21级量信英才班会不会保留面向其他院的报名通道,如果有的话也是可以试试这个方案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