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偏个题, 想了一下发现对我个人来说, 这个问题可以直接推广到 "不主动和别的同学说话" . 目前的现象是: 上大学以后我只和我的三个舍友聊天比较多, 除此之外和别的同学的非临时交流几乎完全来源于...
- 和助教讨论问题;
- 做组队大作业时和组员讨论问题;
- 带助教时和学生以及同事讨论问题;
...这些主业性质的事务, 而很少和同学闲聊. 但这似乎并非是因为我太卷或是没有兴趣爱好: 我的学习强度非常低, 平时也有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写作等等. 但在现实中遇见一个陌生人时, 我从来不会想起来主动和别人聊这些, 而只是尽快公事公办办完了事.
我仿佛会以自己目前的固有印象评判与一个人 "讨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这个行为的价值: 我认为闲聊是无趣甚至是令人疲劳的, 除非聊的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这是我假如作为聊天发出者的心理预期. 如果不能聊这些, 或者宽泛点说 "话不投机" , 则聊天不仅不能使人快乐反而像是应酬. 但真正地初遇一个人时, 我不可能像相亲那样贸然抛出自己的兴趣, 或是拉着对方口若悬河谈写作或游戏设计, 或是提出要测试两人聊起来是否投机. 因为我的社交常识告诉我这种近乎提要求行为一般会被生人认为是 "没有分寸" 的, "没有分寸" 便会使人困扰. 我既不愿意使他人困扰, 也不想看到困扰他人后他人对我印象下降, 导致聊天中我不能聊得畅快. 如此便潜移默化得出了 "主动找人聊公事之外的事收益期望为负" 这样的社交结论, 自然也就不说话了.
对于一个像此刻的我这样被动蹲守的人, 使我主动与人交谈的契机恐怕只有: 巧合般地遇见了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 并且从ta的言谈中意识到ta与自己相似, 并且产生了与ta说话的契机. 但这种和恋爱番情节一样稀有的场景, 在现实中无疑是少见的. 何况一个人如果与我相似, 那么ta恐怕在收到人 "赏识" 之前也不会主动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