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科大得到的第一条经验是:当准备加入一个新的团体(公司,实验室),不要仅仅盯着头部成员的现状,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判断是否能在其中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发展,毕竟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有历史的进程(千生一院士.jpg

    LubenDias 这点深表赞同,做决策前多关注中间部分,少关注头部

      接着更,决定转CS之后,lz决定去选CS的课,结果遇到了科大第二门让我蚌埠的课-🦘结构😅

      之前上数学物理课虽然觉得难,但是跟着老师总能听懂,多做题多记笔记总能考个90来分。但是这🦘结构真的是让我大蚌埠。首先一般的教材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书是把复杂的东西进一步复杂化,简直是孙笑川写的

      其次是上课,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带,那个老师上课的方式就是把书本上所有东西抄到黑板上,然后再原封不动地念一遍,我的评价是不如点读机

      哦对,lz最开始几节课还抄抄老师的笔记,后来发现就在抄书。关键是遇到书上难的地方那老师也不去细讲,就是一句:这里过于复杂,上课就不介绍了😅

      讲真妮可老师第一次带课前不如去附中试讲一下,念书/PPT真的不是上课,尤其是书上一大堆错误或者PPT排版结构一团糟的情况下

      对所有科大老师表示瑞思拜,但是真的得搞懂自己教的东西,别为了区分人把简单的东西弄得太复杂(

        btw,妮可生存有一个小trick,如果有多个平行班,选课可以选讲的差的哪个,然后去讲的好的哪边听课,过了一学期你会发现你对知识的理解大概率超过原有班级的平均水平,直接卷似同学😇lz计算机网络和组成原理都是如此(平行班一般给分差不多
        另外楼主大三突然发现妮可CS专业课大部分被网上好客薄纱,比如CS144之于zxm计网,NJUOS之于妮可OS(讲真OS还算不错的课程了,但是个人觉得仍然比不上NJU),反正几乎所有专业课都能找到讲得更好、实验更完备的上位替代(不得不说NJU有很多好的arch课程,羡煞我等)

          LubenDias 之前上淑芬B2,胡森老师的讲课风格实在是不适应,就和同学跑去隔壁的陈卿老师那儿听。倒不是说谁讲课更好,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会爽很多。

          LubenDias 当年我和我室友就是这么玩的。我记得学数理方程的时候加了四个平行班的群,但我感觉还是在好班听课,好班考试比较合适,这种操作总感觉有点对不起其他同学……

            wyt2000
            当时数理方程把殷峥,李书敏,田涌波的都给听了。
            发现波波老师把原来那门课上布置的的作业直接当堂给讲了🤣,然后这门课作业就没花多少时间。
            最后复习考试,发现题目也就按照波波老师的来考,确实感觉有点对不起班里其他同学。

              wyt2000
              确实,然后其他班的平均分好像都不如田涌波班高,最后只能猛调分。蹭波波上课多少占了点便宜

                lz觉得CS整体的氛围比科大其它地方压抑,按理讲CS比妮可其它专业就业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一直不太明白为啥同学之间较劲的氛围要比其他专业更加严重。记得有一位同学说过,CS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了,果然大三上的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导致了CS人,尤其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观点的巨大差异(

                  这个点先睡了,有空明天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