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
  • 经济学科普帖(不定期更新)

小tips:公司在降本增效的时候,会裁撤掉一整个收益不佳的,不重要的业务部门,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公司会裁掉部门内一些工龄长的高薪员工,转而招募成本低的应届生和实习生来代替他们的工作。

Friedmann 或者造个超大的关公像,该地的GDP就蹭蹭蹭往上涨了

🤣🤣🤣

    9 天 后

    三、汇率的那些事

    本文既然是由离岸人民币汇率破7.2关口而起,那首先就是讲述汇率变动的逻辑。众所周知,货币其实就是一类特殊的商品,不同国家的货币就是不同的商品。那既然是商品,自然就会有价格,这个货币的价格就是汇率。当某机构大量地用a国货币换取b国货币时,可以说a国货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b国货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此时a国货币相对于b国货币就贬值了,也就是b兑a的汇率上涨。而中国的人民币比较特殊,由于政府的外汇管制,人民币无法完全与外币交换。简单来说,人民币流出境外换取外汇,政府十分欢迎,但人民币回流境内就会有诸多限制。这时流出境外的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主要是美元)的汇率,就称之为离岸人民币汇率。

    一般来说,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会倾向于使自己的货币贬值,因为这相当于让自己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竞争优势就会更大。但相对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上涨了。以进口为主的国家则反之,希望自己货币升值,这样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下来了。

    如前文所述,一国货币的贬值主要靠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国家层面的两个主要方法就是印钱和降息,印钱直接让货币供应量增大,降息让资本在这个国家的存款和贷款利润变小,也即需求量减小。而货币升值在国家层面的方法主要是加息和投放外汇,加息让需求量增大,投放外汇让市场上的外币供应量增大,通过让外币贬值反向让本国货币升值。2020年到现在的美元汇率变动就是这个逻辑:疫情爆发造成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政府通过印钱向社会投入大量美元来提高民众购买力——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美元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升高,加上本国商品价格升高,社会进入高通胀局面——美联储为控制通胀实行加息政策,增大需求量,美元升值。

    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信心充足,外资纷纷将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来进行投资,本国货币供不应求,自然就升值了。反之,外资直接撤资,原先建的厂也打包卖了,投资的股份也卖给其他人了,本国货币供大于求,自然就贬值了。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头离岸人民币汇率破7.2的话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逻辑也很简单:(房地产消费,投资,出口都不振,政府希望通过印钱和降息来提振这三者,以此提振经济)+(外交局势恶化,中美脱钩,加上中国经济下行,导致外资纷纷撤离中国)+(美联储加息)+(出口不振,赚不到外汇,能投放到市场的外汇减少)——> 人民币一路贬值,汇率一路上涨。人民币贬值的一个直观后果就是国内经济由通缩转入滞胀(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滞胀可以说是能让凯恩斯主义失灵的大杀器,基本上现在的经济政策对它都没什么办法,上世纪的美国也是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企业投资才堪堪走出滞胀。

      Friedmann
      两个月前才进入通缩,现在又转入滞胀了……

        住中西区的同学应该会发现,以前的肥西路夜宵摊都是十一点半之后才开张,而且还要防着城管。现在不仅九点半就开张了,而且小吃摊数量变多了,沿西区一侧排成了好长一条街。不仅如此,从五点多开始,黄山路和肥西路交叉口就会有许多小吃摊开张。下一期我们就来讲讲小吃摊变多的原理。

        自顶,明早上考完倒数第二门期末考后开始更新。

        • Fox 觉得很赞

        cy,小吃摊变多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买一晚上土豆能赚8000,lz不服气?

          rua? …一天赚不了八千,科大同学每天花在肥西路夜宵摊上的总量才可能在这个数量级的吧?

            7 天 后

            四、小吃摊兴盛的背后

            (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校附近的小吃摊。而总体的小吃摊兴盛原因,高度概括的话,四个字就行:消费降级。大家没有高消费的信心和意愿,转而追求以地摊为代表的低消费。)

            今下午五点多,刚下课的我打算去黄山路口买一个牛肉汉堡当晚餐。虽说傍晚的太阳不是很毒,但因为空气湿度大,依旧是十分闷热,走在户外将近十分钟就热得冒汗了。到了黄山路口,那里早已聚集了一大堆小吃摊车。摊车前等候的学生,或结伴而行,或独自一人。还有一些估计是附近的居民,有骑着电瓶车的,也有抱着孩子的。绿灯了,我穿过斑马线,走到路对面的汉堡摊前,要了一份牛肉芝士堡。

            其实小吃摊兴盛的原因,我用一段话就能说明白。一个餐饮从业者,原本他还可以租个狭小的房间,靠着与堂食相比的价格和便捷优势,用外卖订单来养活自己。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因为餐饮门店成本高,顾客少,单靠堂食难以为继,涌入外卖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点外卖的人不会变多。不仅不会变多,他们还会用各种外卖券来省钱。竞争激烈,需求无增,再加上外卖平台的抽成,这个餐饮从业者做外卖的利润越来越低。那他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继续降低成本。房间租金我也不付了,我买个小三轮当摊车骑出去摆地摊,成本也就一两千,这样利润还能再多一点。而本来就有一些人是长期做小吃摊的,当越来越多的餐饮从业者意识到小吃摊赚钱后,小吃摊也就由此兴盛起来了。政府看到小吃摊渐渐兴盛,也不想逆潮流而行,宣布放松对地摊的限制,转而规范其经营地点。要是这个小吃街生意火爆的话,政府还要收个摊位费。

            当然,不可否认,小吃摊主群体中肯定还有其他成分,比如年轻人。年轻人摆摊的原因就很单纯了,一来没工作,二来摆摊还挺火的,就出来体验生活了。不过就现在这个天气,白天在大街上就很难见到年轻人摆摊了。

            小吃摊兴盛的原因说完了,但文章还没有结束。天底下没有那种好事,能让你多赚钱而不付出代价。现在这个代价就是更加辛苦的工作,和没有保障的工作环境。

            我还在等待摊主煎牛肉饼。虽然太阳不毒,但被太阳照着还是不太受得了,于是我走到旁边有阴影的地方等。摊主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每隔一会他就要用衣袖拭去额上的汗。旁边几个工人在修城市下水道,抽水机的声音在闷热的夏日里显得格外喧嚣。汉堡做好了,我接过装着汉堡的纸袋子,回程。我的额头上也有细小的水珠,但那不是汗水。“下雨了。”我说。

              Friedmann
              2023年5月,全国餐饮收入4070亿元,同比增长35.1%。
              想必餐饮业本意是坏的,但小吃摊给执行好了。

                坏了事儿了,吃了这个汉堡后成喷射战士了,一个晚上上了两趟厕所了,以后这家汉堡摊不能点了

                6 天 后

                五、关于税收,你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记得在初中的社政课上,老师讲到税收那一章时,我还在想,交税离我还远着呢,起码得等到我工作之后赚钱了,达到个税起征点了,才要去交税吧。这个观点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开始详细了解到税收相关知识。下面我就来讲讲这些知识。

                1.增值税:增值税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占总税收收入比例常年在30%左右。增值税简单来说就是,卖家每卖出一件商品都要交税,从生产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一级卖家交的税是其商品增值额(售货的原价和进货的原价之差)的6%-17%,最终的增值税总额是商品原价的6%-17%。如果茶馆里的朋友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经历,应该会发现在购物小票上都会有一行字:tax 多少多少。没错,这个商品中的增值税,最终都是包含在商品最终价格中,由买家承担。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增值税。中国的增值税税率主要为以下四级:
                第四级:出口货物、服务和无形资产,税率为0;
                第三级:销售除第一、二、四级规定之外的服务和无形资产,税率为6%(比如你出去理个发花了30元,其中的1.8元就是增值税);
                第二级:关于这一级,《增值税暂行条例》里字数比较多又不好理解,简要概括一下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就是,打车服务,寄件服务,电话、短信和上网服务,租房服务,卖房、销售或者进口粮食等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税率为11%(比如买了10斤大米,20元,其中的2.2元就是增值税);
                第一级:销售除第二、四级规定外的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税率为17%(这个更好理解,因为平时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征17%的税,买个3块钱的可乐,5毛1是增值税)。

                2.所得税:所得税主要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就是企业按营收减规定支出后的所得计税,除了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之外,统一交25%的税(现在明白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注册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了嘛)。个人所得税就和我们息息相关了,因为当助教的劳务报酬也要交一些税(不过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政策把这个税拿回来)。这个个人所得税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它是按超额累进税制计算。拿工资收入打比方,全年收入扣去五险一金、子女教育这些支出,减去60000的个税起征点,才开始计税,计税方法如表所示。

                本来超额累进税制是按照超出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记税的,但这样算起来就太麻烦了,于是就发明出来“速算扣除数”这个东西。每一级的速算扣除数,是上一级的上限(本级税率-上级税率)+上级速算扣除数。这样个税计算就是看计税依据处在哪一级,然后计税依据本级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应缴个税了。

                3.其他税种:除了以上两种税之外,还有在购买奢侈品时要交消费税,进出口货物时要交关税,买车时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和消费税,买房时要交契税,炒股时要交印花税。这些离我们暂时还有些远,就不讨论了。

                4.专属于中国宝宝的房地产税——土地出让金:虽然土地出让金并不是真正的税收种类,但因为它在事实上起到了税收的功能,所以连它一起讨论了。所谓土地出让金,就是地方政府以拍卖的形式向开发商出让土地所得的收入。这里我们不讨论商业及工业用地,只讨论住宅用地。一个真实案例:某市的一块住宅用地卖了3.8亿元,房地产开发商用这块住宅用地建了一个小区,总销售额是6.5亿元。也就是说,这个小区每套房子的价格中中土地出让金占比58%。如果把土地出让金看成税的话,等于是交了140%的税,按其他国家最高每年2%的房产税来计算,正好是一次性交了70年的税;按平均1%的房地产税计算,等于是交了140年的房地产税。而因为各地都在实行土地财政,这种案例十分普遍。各地具体的土地出让金也许没有像这个案例中这么高,但通常都占了最终房价总额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按1%的房地产税计算的话,我们在买房时,就自动交了100年的税。所以会有这样一句话:征收房地产税之日,就是房价暴跌之时。道理很简单嘛,我买这个房都交了100年的税了,你还想要我之后按现在的价格每年交房地产税?打死你我都不干。

                主要的税收相关知识就是这样。最后再来一个“这国怎,定体问”:都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呢,中国的税收指数在发达国家中都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相对应的福利水平却比不上拉美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一个答案是,税收中的一大部分被用在大基建刷gdp政绩上面,甚至为了那些基建,光是税收还不够,还要借大量的地方债。当然,这不是本文重点,就点到为止了。

                这段时间打算给自己充个电,然后去旅个游,这期间会转载一些文章,更新的事要到一个月之后了,果咩那塞。

                ps.这期间可能会更新一个十分古老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