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日本电影《转生大作战》和《蓦然回首》挺好看的。都是文艺动画片。第一部讲公主的故事,第二部讲两个病人的故事。

    6 天 后

    「钱」
    L'Argent (1983, directed by Robert Bresson)

    Oh Money, God incarnate…

    「钱」就漂亮在它的标题不是指哪一张钱,也不是指所有的钱;而是 L'Argent,大概直译为 The Money,指金钱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个构造。即便这个故事始于那一张假币,正如电影改编自的小说,题为《那张假币》。而就像上面引用的这部电影中的这句低语,金钱在当今社会已俨然是 God incarnate。
    布列松的电影语言充当神的化身,静默地注视着。不只是静观,而且是只观察人的行为,对人的表情和心理漠不关心——布列松的电影一贯如此,演员的情绪和面容的表达被最小化——人只剩下何时何地何行为的集合。当 Money 成为 God incarnate,也只有行为是值得留意的。在这几个人物构成的社会缩影中,金钱像气体涨满了气缸,而每只手都是气阀,各向地传递着压力,直至爆破。一切都在冷寂的注视中。

      「安德烈·卢布廖夫」
      Andrei Rublev (1966, directed by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作为艺术史诗震撼人心,而看过第三遍之后,它也给我以宽慰。它最吸引我之处不是宏大的历史和激荡的人物故事,而是在这一切之中的偶尔的细微的笔触。在我看来,卢布廖夫的创作源自那个时代的苦楚,但他的过人之处源自在这磨难中的生命的闪烁。同名为“安德烈”的本片导演也如此。

        「盼晚」
        Anticipation of the Night (1958, directed by Stan Brakhage)
        「盼晚」让我回想起儿时看车窗外的景物被黑暗遮蔽。记忆是如此舒畅又让人不愿频频把玩。

          本加沙拉好像是唯一出现两次的

            「镜子」
            Mirror (1975, directed by Andrei Tarkovsky)
            引用 https://boxd.it/qhacT

            I can’t explain how I feel because my eyes are full of tears and my ears are full of Bach and my heart is full of joy.

            我即历史。我不仅是人的个体,也是世界上的一个个体。我来,我亦去,肉体离去,但那个由经历构建的“我”,从不离去,也从未不在。我活过所有的世代,我本身也是所有的世代。当我看向镜子,我不仅看到我的童年和我参与过的一切,还有一切历史。记忆从树木间涌出,遍洒在展开全部时间的田野上。
            人性使人共情陌生人。电影使人共情虚构的人。「镜子」的电影语言更上一层,使我在他的记忆中找到我的记忆。

              This is It (1971, directed by James Broughton)
              创世纪。

                Academia is the death of cinema. It is the very opposite of passion. Film is not the art of scholars, but of illiterates.
                -Werner Herzog

                  如果春晚收个电影票,可能收视率还更高

                    9 天 后

                    只有朝鲜人有机会不支持迪士尼影业。

                      「咖啡与香烟」
                      Coffee and Cigarettes (2003, directed by Jim Jarmusch)

                      Nikola Tesla perceived the earth to be a conductor of acoustical resonance.

                      十一个抽烟喝咖啡的短片。最为贴切地传达了在咖啡桌前抽烟喝咖啡并与人交流的感受。烟灰和咖啡渣道出我们不愿表述的和不能表述的;而这不经人口的话语,虽不振聋发聩,但确在地球上"acoustically resonating"。

                        美国总统,按任内电影排名

                        1. 柯林顿
                        2. 尼克森
                        3. 福特
                        4. 詹森
                        5. 肯尼迪
                        6. 老布什
                        7. 小布什
                        8. 雷根
                        9. 卡特
                        10. 艾森豪
                        11. 杜鲁门
                        12. 小罗斯福
                        13. 欧巴马
                        14. 川普
                        15. 拜登

                          「大象席地而坐」(2018,胡波执导)

                          -他是副主任。
                          -正主任你就进去了?

                            「水牛城,一九六六」
                            Buffalo '66 (1998, directed by Vincent Gallo)
                            「水牛城,一九六六」是那样的一部电影,看过第一遍之后,它不很使我震撼,但它总徘徊在我思维的角落。看第二遍,我有点识别到它叙事的魔力给我的印象——它发力不在其剧情之真,而恰在其剧情之假,之不可置信。Vincent Gallo 也自知这一点,除了主线故事属于“荒诞不已的写实主义”之外,巧遇同学和巧遇棒球手等插曲进一步剥去情节的可信程度,餐桌前的假婚姻的假背景照映着整个电影情节,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父亲唱歌——八成还是假唱——和保龄球馆里的及时舞两个桥段之柔美之超脱完全就像角色主动离开了故事所在的世界的表演。单是叙事构造狡诈不使电影出彩,相应地,Vincent Gallo 的功底也在于他叙述这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或者说这个过于电影的电影——的手法,这部电影的每场戏都像那歌那舞一般,盈满小心翼翼的娓娓道来的深情,含蓄地谱就一部爱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