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失败还用描述
我从来没见过苏联或者东欧体制下的国家发起这场运动,反倒是在号称资本主义国家最发达的美国,诞生了这场给世界软件带来革命性的运动。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作为这场运动的精神之父。反观在某些国家,一遍用着gnu社区提供的软件,一遍装流氓和垃圾软件,窃取用户数据。
另外听说最近gitee也开始出问题了,反正我不用。
看看一位用户的观点:
因为墙的原因,我把项目从github迁移到了gitee,结果发现是个深坑。1、用户下载发行版的文件需要登录。2、程序使用git上的文件进行更新,我有个1M多的文件需要更新下来,结果发现更新下来的是gitee的登录页面…… (其他较小的lua代码文件到是没问题)目前在打算迁移到其他地方或者用回github。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94005/answer/479899616
来源:知乎
反倒在苏联和东欧制度下,整出的一堆烂活。
1953年,东德六一七事件
东德六一七事件,是发生于1953年6月17日的一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工人运动。原本是6月16日东柏林300名建筑工人因抗议国营公司领导提高工作定额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规模的经济罢工,但是当天工人的要求被拒绝的消息被位于西柏林的美占区电台广播之后,于次日发展成为一场遍及东德各大城镇的人民群众示威游行,提出了撤走一切外国军队,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举行全德自由选举等政治口号。开始是东德人民警察维持治安,后来驻德苏军出动坦克上街,驱散示威群众,导致55人死亡。为了纪念六一七事件,西柏林通往勃兰登堡门的大街被命名为“六月十七大街”。
柏林墙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俄语: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 已编辑
波兹南事件 波兰 1956年 — 来自波兰
波兹南事件(波兰文:Poznański Czerwiec(波兹南六月事件);英文:Poznań 1956 protests(波兹南1956年抗议运动)、Poznań 1956 uprising (波兹南1956年起义))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事件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于同年6月30日结束。波兹南事件共造成74人死亡(包括军警8人),800人受伤,658人被拘捕 [11]。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布拉格之春
1968年1月,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取代安东宁·诺沃提尼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于随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公布捷共《行动纲领》,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模式”,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响应,被称之为“布拉格之春” 。
但苏共领导却强烈反对,于8月20日夜出动50多万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杜布切克等领导人被送往莫斯科举行“会谈”。1969年4月,杜布切克被解除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改革运动夭折。
波罗的海之路
波罗的海之路(爱沙尼亚语:Balti kett、拉脱维亚语: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语:Baltijos kelias)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和平示威。大约有2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 该示威也是波罗的海三国追求脱离苏联、各自独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 已编辑
我觉得昆达老哥的思路还是有一些问题,鉴于昆达老哥经常选择性无视我的逻辑链和证据链,这里我就简略地列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任何一种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都是针对理论所在时代的形势和问题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定会出现理论中的一些部分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当然也会有一些是依然符合新的时代的。我们,也包括我自己,是从来不相信有一种理论和运动的所有部分都是符合所有时代的,这也是违反世界与历史的辩证运动的。我想列宁等等这些革命领袖本身也是理解并且践行这一点的,当然我也从来不否认斯大林及以后的苏联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们自己作为独立的思维主体来判断一种理论是否“符合”时代,就需要做到两点:了解理论本身、它的组成部分等等,以及了解理论当时提出的时代的特点 + 当下时代的特点。
对于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应该首先做到的是把握上一点的前者,以及后一点的前半部分。就好比我们学Stokes公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容,它是怎么证明的,以及例题是怎么运用的。然后再去自己使用它,以及判断哪些场合它是不适用的。也就是后一点的后半部分。
那么对于前者,我觉得昆达老哥对于“布尔什维克的理论”本身并没有做到“把握”。首先,他们的这个“理论”是什么?我想肯定首先包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这里就先不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笼统的表述),以及与孟什维克相区别的列宁主义。那么这些东西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又是怎么说的?就拿列宁主义来说,它有哪些组成部分?帝国主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的关系、统一战线、国家的性质、政治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与目的、国家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都不是一句“布尔什维克的理论”所能概括的。也就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里所说的:
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于完满的那种本质。关于绝对,我们可以说,它本质上是个结果,它只有到终点才真正成为它之所以为它;而它的本性恰恰就在这里,因为按照它的本性,它是现实、主体、或自我形成。不错,把绝对本质地理解为结果好像是矛盾的,但只要稍微考虑一下,就能把这矛盾的假象予以揭示。开端、原则或绝对,最初直接说出来时只是个共相。当我说“一切动物”时,这句话并不能就算是一部动物学。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系统地掌握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那我想这些就是应该系统地掌握的,而不是只是看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的二手转述,然后直接凭借零碎的信息和印象得出一个“还用描述”的独断结论。
接下来就是后一点的前半部分。这一点其实也比较好说明。我并不否认布尔什维克诞生以前,欧美国家工人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成立了工会甚至跨行业的工会。但是这种工会主导的工人运动模式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同时也不引用列宁而是恩格斯(在昆达老哥眼里这可能是“正牌社会主义”的理论家)的话以免给人以“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理论”的印象:
......(英国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这是我加的)从1848年以来,他们的状况无疑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方面最好的证明是:在十五年多的时期中,不但雇主非常满意他们,而且他们也非常满意雇主。他们形成了工人阶级中的贵族;他们为自己争到了比较舒适的地位,于是就认为万事大吉了。他们是莱昂·里维先生和吉芬先生的模范工人,对每个懂事的资本家和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他们现在的确是非常可爱、非常随和的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
这种改善的来源是什么呢?形式上是工人运动的斗争结果,内容上是英国资产阶级凭借自身垄断地位剥削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因此这种改善也是不可持续的,恩格斯下面所说的这种现象也是我们现在在德国法国所看到的:
当英国工业垄断地位还保存着的时候,英国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分沾过这一垄断地位的利益的。这些利益在工人中分配得极不均匀:取得绝大部分的是享有特权的少数,但广大群众有时也能沾到一点。正因为如此,所以从欧文主义灭绝以后,英国再也没有过社会主义了。当英国工业垄断一旦破产时,英国工人阶级就要失掉这种特权地位,整个英国工人阶级,连享有特权和占居领导地位的少数在内,将跟其他各国工人弟兄处于同一水平上。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
- 下面我再提出几点线索可以作为评判上述这种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路线最终结局的参考:
① 作为此种路线的代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什么在恩格斯去世以后就迅速转变为翼赞德国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好帮手”?为什么一战爆发以后德国社民党就迅速违背了它在1912年第二国际巴塞尔大会上签署的反战的《巴塞尔宣言》,堂而皇之地鼓吹侵略扩张?
② 自称代表工人阶级的德国社民党在魏玛初期依靠工人武装“红色鲁尔军”成功挫败了代表极右派 + 保皇派的卡普政变以后,为什么迅速将其缴械甚至镇压?
③ 德国社民党在揭露国会纵火案真相以及阻止希特勒上台这两件事上为什么毫无作为?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有助于思考“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路线”最后会导向什么结局的。
Praxis 反驳你的观点我想很简单,只需要用本国语言搜索历史就可以了。
在社民党最初想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并利用其国际关系进行调解后,德国国会的社民党议会党团最终同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战争债券,因为社民党内部流传着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自 1912 年以来一直是社民党国会议员的卡尔·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 的儿子)在 1914 年 12 月投票反对这些贷款,因为他出于党派原因在第一次投票中投了弃权票。1915 年,Otto Rühle 紧随其后。在一次反战示威之后,李卜克内西于 1916 年被捕并被判入狱,直到战争结束前才被释放。在战争过程中,许多社民党成员,如党主席雨果·哈斯(Hugo Haase),越来越不同意他们党的赞成战争立场,即所谓的 Burgfriedenspolitik,并成立了 USPD(独立社民党)。
左翼革命的斯巴达克斯联盟于 1916 年在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领导下成立,在李卜克内西等人被驱逐出社民党后作为“国际集团”成立,并煽动反对战争,也加入了 USPD 并形成了其左翼。
不仅罗莎·卢森堡周围的左翼“反修正主义者”转向了 USPD,而且《新时代》杂志的长期编辑卡尔·考茨基 (Karl Kautsky) 以及修正主义之父爱德华·伯恩斯坦 (Eduard Bernstein) 等改革派的主要理论家也转向了 USPD。在剩下的“多数社民党”(MSPD) 中,与德俄公关人员亚历山大·帕尔武斯 (Alexander Parvus) 关系密切的 Lensch-Cunow-Haenisch 集团的前左翼反修正主义者影响了 1915 年以来的理论辩论,而不是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他们的目标是利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希望的胜利,在欧洲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并将东欧人民从“沙皇制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Praxis 1933 年 3 月 22 日,在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几周后,阿道夫·希特勒向国会提交了他的授权法案,该法案代表了纳粹党人通过正式法律手段废除民主宪政国家的最重要步骤。这一对宪法的决定性打击,以及由此迈向废除国会大厦的步伐,也得到了社民党主席奥托·韦尔斯 (Otto Wels) 的认可。后者尖锐地批评希特勒,指责他违反了宪法。尽管 SA 对选举造成了恐怖,但在场的 94 名社民党代表没有被捕或逃跑,他们一致决定反对该法案。其余 444 名出席会议的议员表示同意。尽管社民党的“反对”票通过少数人的个人勇气维护了民主党派的荣誉,但由于所有资产阶级政党都同意这项法律,希特勒能够实现他正式将各党派从立法机构中除名的目标。
- 已编辑
hi阿昆达 这个引用丝毫不能说明问题。
首先,德语百科的这个内容依然没有说明SPD在一战后压倒性多数赞成战争,违背《巴塞尔宣言》的合理性。只说明了现象,也就是大多数人赞成。
其次,中派的考茨基和希法亭成立的USPD所提出的纲领看上去是“和平主义”,但也是违背《巴塞尔宣言》的。就像你引用的这一段末尾,USPD号称要把“东欧人民”从沙皇专制手中“解放出来”,那为什么USPD不提当时被德军占领的比利时?更不敢提当时德国在非洲和大洋洲的喀麦隆,西南非洲,多哥乃至我们的青岛和胶州湾等殖民地的独立与解放?这些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行径都是《巴塞尔宣言》所明确反对的。
其实这一点很好解释,这种中派的USPD也是“小骂大帮忙”,只会说要解放敌人的殖民地,而不提自己占领的国家和殖民地。跟俄国的孟什维克鼓吹要解放德国占领的波兰,而不提自己侵略的中亚和中国一样。
劳保描述布尔什维克,真是给我幽默完了
- 已编辑
hi阿昆达 这倒也不是我拿后来人的例子做对比。关键在于作为一个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到底能不能坚守住它的原则。群众所支持的,并不天然就是“对”的,不然就真成了民粹主义了。一个政党如果把自己的纲领降低到群众中的落后部分的水平,那就是尾巴主义。就像1905年革命爆发的时候,俄国的工人农民还把沙皇当慈父呢,抬着耶稣圣像就去冬宫了。
更何况当时一战爆发各国社民党内部都普遍分化出了左中右,坚持反战的左派可是一战一开始就有,可不是我“马后炮”的哦。
这一块昆达老哥如果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去百科上搜索一下“齐美尔瓦尔德会议”,看看组织和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各国社会党的什么人什么派别,他们的决议强调了什么内容
你这人都把苏联和苏修当成一个东西了还怎么讨论?还跑去知乎这个赛博白区充满捏造历史的地方的文献当资料
如果什么资料都需要我亲自去找德语百科的人理论,那这不就显得昆达老哥对于历史材料一点自我判断能力都没有了嘛。因此为了昆达老哥的名誉,我是不会去跟他们申诉的。
hi阿昆达 你举出李卜克西和罗莎卢森堡的例子却不讲他们是怎么死的吗?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输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里可是扮演了极肮脏的角色,而且你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正面质疑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内容,举出的更是例子更是毫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