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种科学的GPA算法
个人感觉科大不是这么想的。科大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非常鼓励学生出国,使劲把学生往国外Phd送的学校。国合部和教务处都非常支持送学生出国,不太可能是为了把学生留住,哪怕在疫情期间都是这样。一些老柯南的实验室里,如果招了本科生,还会push本科生学托福和陶瓷。另外,工业界基本上是不看GPA的,想打击学生进工业界,最多靠“科研洗脑”而无法靠GPA。
个人感觉纯粹是因为历史惯性。另外科大以前申请master的人太少,申请PhD可能比master没有那么看重GPA绝对值。
eeeee 3.4到3.7对自信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吗,这些提升对开心和不开心有多大的统计学联系,这些提升有暑期多放一天假大吗?反之gpa从3.7到3.9对大事业的勇气有多大关联?要我说科大对“千人一院士”的宣传也能提升学生大事业的勇气呢,那为何不加大“遥遥领先”的宣传力度?
这段确实比较主观。但是我感觉只有两种可能性吧。要么完全无关,要么3.7比3.4看着更舒坦。总不能有人看着3.4比看着3.7感觉更舒坦吧?总之我观察到身边一些同学是这么想的,可能是一种高考制度下带来的路径依赖。比如高考满分750分,那肯定考的越接近满分越好。再加上来科大的很多都是高考高手,那可能形成的思想就是希望自己的成绩高。看到3.4就是会受打击。Anyway,还是一样的逻辑。比如全校有1000学生,有950个人,你调整GPA不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剩下50个人你调整了之后会增强他们的自信。那难道不该调整吗?利好50个人,不影响剩下的950个人。只要不存在更喜欢3.4的人,那调整GPA从3.4到3.7带来的收益要么是0,要么是正数。而付出的成本是教务系统的程序员改一行代码。显然值得。
- 已编辑
finalwind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很惭愧没有在这里号召中科大学生能像清华一样推动学校做GPA改革。我只号召大家自谋出路。可能这就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吧。我终究还是科大的一员。
我觉得你如果可以做这样的事情,算是名垂千古,造福后人。否则这个历史惯性问题永远不会解决,闹到网上让复旦那样全网皆知,也没什么用。
如果你真的要做这件事的话,而且明明确定这件事对大家都是至少没有坏处的(出国保内没影响,对master有很大好处),你应该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或者至少不要反对。这就要求你得清晰的表达出症结到底在哪,原制度的劣势在哪,改了之后什么人能受益,什么人是不受影响的。
可以看出你原本的表述是有些偏激的,这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反对,本来PhD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这群人是学生里(从学校角度来看)最有话语权的,结果你都把这群人挤到对立面去了,成功率下降。再把学校扣一顶“养猪”的帽子,到时候和学校协商的时候,你看看是说“你们万恶的养猪政策导致…”,还是说“是因为友校GPA通胀,为了科大的未来,为了科大学生的未来,我们不得不改”的效果好?其实清华的经验就在那里放着了,他们一定不会犯这种把可以团结的力量挤到对立面去的错误。
(补充:突然想到这个“养猪”的描述,其实还冒犯到了一直就只想保内的同学。本来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莫名其妙就又被说成“猪”了,谁也不好受。你把本来无关的的对象,在科大占比最大的群体,直接全都逼到对立面去了,这要是能争取支持,实现目的,可能真是一种奇迹了。)
参考一下你发的那张科大上交浙大对比图。事实上给的绩点都已经高于国内普通大学的规则:百分制到四分制的线性换算了(线性换算即对应60=1,90=4.0的线性插值),只不过上交和浙大上浮的更多,浙大上浮的离谱。我猜想这两个学校的制度应该都是后来上调过的。所以应该争取的是让学校意识到问题,跟上友校的通胀速度,而不是在这指责学校。清华当时的同学做了一张锚定其他高校GPA制度的图,当时科大的GPA给的算是高的,只是现在没有跟上通胀。
Cauch 其实我上面发的言何止得罪phd党和学校。如果说给学校扣“养猪”帽子是得罪学校,那谁是那个猪呢?基本上90%科大学生我得罪完了。而且这90%的人也不需要GPA制度有任何更改。妮可的奖学金保研全是看加权均分。上面的话你们就当是个神秘人在发牢骚吧,没有任何意义。我也没打算推动科大GPA改革,有些问题不单单是GPA制度这么简单的。就说培养方案,影响从保研到出国到考研的所有人,有些问题说了多少年了,改过吗?不但不改还继续往计算机专业必修课里面塞量子物理。这种东西你指望团结起来就能逼他改变什么?信智学部除了高中学物理竞赛的既得利益者和本身就在量子方面实验室的,哪个人想学这个死吗的量子物理课程?不还是推出了?而且复旦闹这么多年不是也没改吗?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在中国还是有点特殊地位的。
浓缩到底就是一句话:当初应该去浙大。
只能说我高考志愿没填好,现在在这发牢骚喷学校,纯是我的脑瘫行为。你们就看个乐子吧。
我挺能理解楼主的心情。20级作为第一届量子物理的受害者,在新的培养方案公布时,当即有同学组织向上级反馈意见。然而如此正义的行为没有在jwc引起任何波澜,此后很多同学也就无所谓了,既然反对没用那不如躺平。
我也经常后悔高考志愿没填好,图科大的title而没有做更多的调查。我曾经的口头禅之一就是,“读了中科大会倒霉”。哪怕快本科毕业了,每每谈到报志愿我依然会忍不住叹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升学之际我坚决地放弃了保研,宁可去qs150的学校继续学业。
说得很乱,我想表达的是,实际上学生的抗争做的很多了,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科大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相对而言,把这部分精力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努力不被科大的一些不好的风气同化(经典之卖弱互膜,张口闭口GPA),或许也是一条不错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