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种科学的GPA算法
usr 看不懂你在反驳什么。
我在说学校的GPA给分政策。你在说学生应该把时间花在哪个方面。根本不是一个事吧。你是从哪看出来我让大家卷GPA的?我要求学校给分好一点,不是正是为了让大家少卷GPA?你给分好了谁还卷啊。
然后你为什么觉得其他学校不包括美本和烙印呢?美本和烙印就不能给分给的比科大好?据我所知很多美本一门课能给50%的A。你科呢?
GPA政策不好的结果就是:科大学生想把GPA弄成能看的样子,要花的时间比别的学校长。那一天24小时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人家别的学校随便搞搞GPA就能看了,人家就去实验室了。你期末前还得复习一周。你被GPA恶心的时间长了,所以能花在提升硬实力上的时间就少了啊。不是一样吃亏?
你说的校内排名确实不受GPA算法的影响,但是我不认为目前的情况是100%看校内排名而根本不看GPA。否则全世界所有高校要求所有人申请的时候都不填GPA,只填校内排名不就行了。甚至GPA这个东西都可以直接取消。反正保研也是看排名。我只能说我申请的时候,我根本一次没写过自己的校内排名,全程写的GPA。
此外很多同学不是一开始就奔着一定出国读博去的。如果出国申请硕士,那GPA绝对是很重要的因素。选择其他出路例如保研外校等,GPA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近年科大的教务系统好像可以查看自己的年级排名了。但是我在科大就读的时候还不可以。设想一下,假设一个人开了两个分身,一个去了科大,另一个去了别的学校。他们的年纪排名都是50/100. 去科大的那个人看到自己的GPA是3.4 去别的学校的人看到自己的GPA是3.7. 在无法查询年级排名的情况下,他们各自的想法是什么?谁会更自信?你认为自信的人更有动力学习还是被打击的人更有动力学习?然后即使可以看到年级排名,你觉得在年级排名都是50/100的情况下,是看到自己GPA3.4的人更自信还是看到自己GPA3.7的人更自信?你认为自信的人会过得更开心,还是不自信的人过得更开心?
GPA是数字游戏,但是普通人需要数字来锚定他们的认知。你把数字给好一点,大家看了开心,也更有动力把日子过下去。
说句不好听的,科大给分差就是为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最后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水平不行,不配出国/去工业界。然后乖乖去保研本校研究生当导师的廉价劳动力。配合科大的高保研率,形成了一个闭环圈养猪的系统。先把GPA给你压低,让你觉得自己垃圾,失去独自闯荡世界、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勇气。然后把保研率拉高,现在3.1都可以保研。那很多同学在高考完了,来了科大之后又被低GPA打击之后,再看到高保研率,就会产生一个想法:打打游戏4年过去保个研多好。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如果你是自己独立思考了,觉得打打游戏4年混一下,很开心,很值得,那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也是打4年游戏过来的。但是,很多人不是自己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而是被打击之后破罐子破摔心理作用下选择了打4年游戏。再稀里糊涂保研读3年。试问人生有几个7年让你继续糊涂下去?此外除了自信心这种心理因素,正像我说的,低GPA也会在实际上影响你选择保研之外的其他道路。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你留在科大,让你继续为科大效力。当一个被养肥的猪。
希望大家能识破学校科学养猪的事实,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不要被养猪机制推着走。
全聚德了?学校马上会给你倾情推荐本校直博。
可见天下乌鸦一般黑。像科大和复旦这样的大学是没有前途的。大学是给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寄生在社会上自我繁殖的肿瘤。
一些隔壁复旦人吐槽GPA制度的摘录:
贴一个知乎回答,这个答主我平常还经常看他的技术回答。
你所说的只看年级排名体现在哪里了呢?
这个同学自己给对方办公室写文章,有用吗?能说服别人吗?
这位答主提到,在清华学生的要求之下,清华被迫进行了GPA改革。我这里贴一下另一个清华的答主关于清华GPA改革的思考:
知乎问题原文在此,感兴趣的可以查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0184850
套用一个PUA的定义,如何区分PUA和真爱?凡是让你未来的发展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就是真爱。凡是千方百计阻挠你有更多发展可能性的,就是PUA。PUA的目的就是让你离不开他,继续压榨你的价值。为什么要发明PUA?因为这个男的自己不能吸引到女生,所以他需要减小女生接触别的男生的可能性。同样的,科大为什么要压GPA?因为它配不上它的学生。
科大的狗屎培养方案、压低GPA,高保研率加到一起就是为了把学生当猪养,形成了一套有中科大特色的科学养猪体系。希望同学们擦亮眼睛,多了解其他出路,不要混4年然后稀里糊涂保研做一个被养殖的猪。你被PUA了!!!!!!你的能力和价值可以做出更好的事情!!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附录: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很惭愧没有在这里号召中科大学生能像清华一样推动学校做GPA改革。我只号召大家自谋出路。可能这就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吧。我终究还是科大的一员。
这个制度能延续到今天,每个科大人都有逃脱不了的责任,不敢去为自己的权利大声呼喊。这个制度每延续一年,就又有一批学弟学妹挣扎在30%的内卷之中。当然,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前面扯多了。整理一下反驳 usr 的点。
- 你的自相矛盾之处:“有时间多强化硬实力,而非GPA这种数字游戏;如果没有好的科研成果,那就把校内排名整得能看一些。” 请问把校内排名整的能看一些,不靠把GPA这个数字游戏玩高,那靠什么?把排在自己前面的人杀了或者逼他退学吗?
- 认为申请只看校内排名。但是我感觉我在之前引用的知乎回答里面那些案例说的很清楚了。这个数字的绝对值就是有作用。这个世界不是只看排名的。甚至很多时候对方也不要求你提供排名,你自己也不会提供排名。同样的排名,GPA数字大就是比GPA数字小好使。
- 强化硬实力是需要时间的。而垃圾的GPA制度会消耗学生更多的时间用来应付课业压力。从而减少了学生可以用于科研的时间
- 不是所有人都申请phd。也有很多人申请ms或者混合申请。ms申请中GPA的重要性很大。
- 不是所有人都在很早的时候就想好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一定是读phd。比如一共有5种出路,有3种要求GPA,那么很多人的心理就是,我先把GPA维持到满足这3种出路的要求,然后我到大三下学期再在这5种出路中间进行选择。因此即使他最终选择了科研然后读phd,他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会为了给自己保留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得不卷GPA。
finalwind 你这段话都是主观判断,能不能来点统计数据?你引用的人也说了,gpa绝对值高低不会影响内卷,把内卷的锅甩给gpa数值太低是否太过牵强?科大人~内卷+gpa数值+gpa排名,你gpa数值的p值多少?
简单的例子,
我看过xhs美本人吐槽,因为a比例高, 所以一旦得了一门b,总绩点再到a就很难,所以也有成绩焦虑。所以gpa的数值高低和你的焦虑到底是什么关系?
finalwind 你说的校内排名确实不受GPA算法的影响,但是我不认为目前的情况是100%看校内排名而根本不看GPA。否则全世界所有高校要求所有人申请的时候都不填GPA,只填校内排名不就行了。甚至GPA这个东西都可以直接取消。反正保研也是看排名。我只能说我申请的时候,我根本一次没写过自己的校内排名,全程写的GPA
是不用写排名,但我相信,科大出国者所申请的系和学校,多数都已经有完善的科大申请者样本,它们完全可以在ustc pool里横向或纵向对比。
finalwind 此外很多同学不是一开始就奔着一定出国读博去的。如果出国申请硕士,那GPA绝对是很重要的因素。选择其他出路例如保研外校等,GPA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这点我赞同你的。
- 已编辑
finalwind 没错啊,我赞同你对于硕士和校外保研的说法,但对于出国占多数的读博人,我觉得usr说的没错啊。所以说你的论据就是
finalwind 此外很多同学不是一开始就奔着一定出国读博去的。如果出国申请硕士,那GPA绝对是很重要的因素。选择其他出路例如保研外校等,GPA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很对啊。
而你其他的话,什么
3.4到3.7对自信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吗,这些提升对开心和不开心有多大的统计学联系,这些提升有暑期多放一天假大吗?反之gpa从3.7到3.9对大事业的勇气有多大关联?要我说科大对“千人一院士”的宣传也能提升学生大事业的勇气呢,那为何不加大“遥遥领先”的宣传力度?
finalwind 科大学生想把GPA弄成能看的样子,要花的时间比别的学校长。那一天24小时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人家别的学校随便搞搞GPA就能看了,人家就去实验室了。你期末前还得复习一周。你被GPA恶心的时间长了,所以能花在提升硬实力上的时间就少了啊。不是一样吃亏?
还有这个,有没有可能科大学生并没有要把gpa弄成能看的样子,他们只想提升排名,从而能保研/出国?
拜托,我都有点绷不住了
eeeee 我对于大多数读博人的说法是什么?没看懂你反对的是哪一个点(你要非说反对我所有的观点,那我也没法回复你)。我在前面没提到读博的人吧。你读博,就搞科研然后找connection和推荐信,GPA数值的影响确实不大。所以呢?先不说中科大是不是大多数都是读博(实际上大部分应该是保研),就算读博占大多数,那剩下不读博的人给自己的利益发声,碍到读博的人什么事了吗?
你的意思是:因为读博的人不需要GPA数值高,所以任何人都不许吐槽GPA问题?意思是我在这说了半天,你来一句:读博的人不在乎GPA,所以你说这些我不爱听。谁求你听了?不爱看划走,看别的帖子去。
能不能来点统计数据?
你需要哪方面的?没说清楚。
科大人~内卷+gpa数值+gpa排名,你gpa数值的p值多少?
这又是啥意思?gpa数值的p值多少,是啥意思?你这个科大人~内卷+gpa数值+gpa排名,又是啥鬼画符?
个人感觉科大不是这么想的。科大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非常鼓励学生出国,使劲把学生往国外Phd送的学校。国合部和教务处都非常支持送学生出国,不太可能是为了把学生留住,哪怕在疫情期间都是这样。一些老柯南的实验室里,如果招了本科生,还会push本科生学托福和陶瓷。另外,工业界基本上是不看GPA的,想打击学生进工业界,最多靠“科研洗脑”而无法靠GPA。
个人感觉纯粹是因为历史惯性。另外科大以前申请master的人太少,申请PhD可能比master没有那么看重GPA绝对值。
eeeee 3.4到3.7对自信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吗,这些提升对开心和不开心有多大的统计学联系,这些提升有暑期多放一天假大吗?反之gpa从3.7到3.9对大事业的勇气有多大关联?要我说科大对“千人一院士”的宣传也能提升学生大事业的勇气呢,那为何不加大“遥遥领先”的宣传力度?
这段确实比较主观。但是我感觉只有两种可能性吧。要么完全无关,要么3.7比3.4看着更舒坦。总不能有人看着3.4比看着3.7感觉更舒坦吧?总之我观察到身边一些同学是这么想的,可能是一种高考制度下带来的路径依赖。比如高考满分750分,那肯定考的越接近满分越好。再加上来科大的很多都是高考高手,那可能形成的思想就是希望自己的成绩高。看到3.4就是会受打击。Anyway,还是一样的逻辑。比如全校有1000学生,有950个人,你调整GPA不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剩下50个人你调整了之后会增强他们的自信。那难道不该调整吗?利好50个人,不影响剩下的950个人。只要不存在更喜欢3.4的人,那调整GPA从3.4到3.7带来的收益要么是0,要么是正数。而付出的成本是教务系统的程序员改一行代码。显然值得。
- 已编辑
finalwind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很惭愧没有在这里号召中科大学生能像清华一样推动学校做GPA改革。我只号召大家自谋出路。可能这就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吧。我终究还是科大的一员。
我觉得你如果可以做这样的事情,算是名垂千古,造福后人。否则这个历史惯性问题永远不会解决,闹到网上让复旦那样全网皆知,也没什么用。
如果你真的要做这件事的话,而且明明确定这件事对大家都是至少没有坏处的(出国保内没影响,对master有很大好处),你应该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或者至少不要反对。这就要求你得清晰的表达出症结到底在哪,原制度的劣势在哪,改了之后什么人能受益,什么人是不受影响的。
可以看出你原本的表述是有些偏激的,这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反对,本来PhD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这群人是学生里(从学校角度来看)最有话语权的,结果你都把这群人挤到对立面去了,成功率下降。再把学校扣一顶“养猪”的帽子,到时候和学校协商的时候,你看看是说“你们万恶的养猪政策导致…”,还是说“是因为友校GPA通胀,为了科大的未来,为了科大学生的未来,我们不得不改”的效果好?其实清华的经验就在那里放着了,他们一定不会犯这种把可以团结的力量挤到对立面去的错误。
(补充:突然想到这个“养猪”的描述,其实还冒犯到了一直就只想保内的同学。本来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莫名其妙就又被说成“猪”了,谁也不好受。你把本来无关的的对象,在科大占比最大的群体,直接全都逼到对立面去了,这要是能争取支持,实现目的,可能真是一种奇迹了。)
参考一下你发的那张科大上交浙大对比图。事实上给的绩点都已经高于国内普通大学的规则:百分制到四分制的线性换算了(线性换算即对应60=1,90=4.0的线性插值),只不过上交和浙大上浮的更多,浙大上浮的离谱。我猜想这两个学校的制度应该都是后来上调过的。所以应该争取的是让学校意识到问题,跟上友校的通胀速度,而不是在这指责学校。清华当时的同学做了一张锚定其他高校GPA制度的图,当时科大的GPA给的算是高的,只是现在没有跟上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