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科普帖(不定期更新)
坏了事儿了,吃了这个汉堡后成喷射战士了,一个晚上上了两趟厕所了,以后这家汉堡摊不能点了
五、关于税收,你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记得在初中的社政课上,老师讲到税收那一章时,我还在想,交税离我还远着呢,起码得等到我工作之后赚钱了,达到个税起征点了,才要去交税吧。这个观点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开始详细了解到税收相关知识。下面我就来讲讲这些知识。
1.增值税:增值税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占总税收收入比例常年在30%左右。增值税简单来说就是,卖家每卖出一件商品都要交税,从生产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一级卖家交的税是其商品增值额(售货的原价和进货的原价之差)的6%-17%,最终的增值税总额是商品原价的6%-17%。如果茶馆里的朋友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经历,应该会发现在购物小票上都会有一行字:tax 多少多少。没错,这个商品中的增值税,最终都是包含在商品最终价格中,由买家承担。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增值税。中国的增值税税率主要为以下四级:
第四级:出口货物、服务和无形资产,税率为0;
第三级:销售除第一、二、四级规定之外的服务和无形资产,税率为6%(比如你出去理个发花了30元,其中的1.8元就是增值税);
第二级:关于这一级,《增值税暂行条例》里字数比较多又不好理解,简要概括一下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就是,打车服务,寄件服务,电话、短信和上网服务,租房服务,卖房、销售或者进口粮食等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税率为11%(比如买了10斤大米,20元,其中的2.2元就是增值税);
第一级:销售除第二、四级规定外的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税率为17%(这个更好理解,因为平时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征17%的税,买个3块钱的可乐,5毛1是增值税)。
2.所得税:所得税主要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就是企业按营收减规定支出后的所得计税,除了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之外,统一交25%的税(现在明白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注册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了嘛)。个人所得税就和我们息息相关了,因为当助教的劳务报酬也要交一些税(不过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政策把这个税拿回来)。这个个人所得税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它是按超额累进税制计算。拿工资收入打比方,全年收入扣去五险一金、子女教育这些支出,减去60000的个税起征点,才开始计税,计税方法如表所示。
本来超额累进税制是按照超出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记税的,但这样算起来就太麻烦了,于是就发明出来“速算扣除数”这个东西。每一级的速算扣除数,是上一级的上限(本级税率-上级税率)+上级速算扣除数。这样个税计算就是看计税依据处在哪一级,然后计税依据本级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应缴个税了。
3.其他税种:除了以上两种税之外,还有在购买奢侈品时要交消费税,进出口货物时要交关税,买车时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和消费税,买房时要交契税,炒股时要交印花税。这些离我们暂时还有些远,就不讨论了。
4.专属于中国宝宝的房地产税——土地出让金:虽然土地出让金并不是真正的税收种类,但因为它在事实上起到了税收的功能,所以连它一起讨论了。所谓土地出让金,就是地方政府以拍卖的形式向开发商出让土地所得的收入。这里我们不讨论商业及工业用地,只讨论住宅用地。一个真实案例:某市的一块住宅用地卖了3.8亿元,房地产开发商用这块住宅用地建了一个小区,总销售额是6.5亿元。也就是说,这个小区每套房子的价格中中土地出让金占比58%。如果把土地出让金看成税的话,等于是交了140%的税,按其他国家最高每年2%的房产税来计算,正好是一次性交了70年的税;按平均1%的房地产税计算,等于是交了140年的房地产税。而因为各地都在实行土地财政,这种案例十分普遍。各地具体的土地出让金也许没有像这个案例中这么高,但通常都占了最终房价总额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按1%的房地产税计算的话,我们在买房时,就自动交了100年的税。所以会有这样一句话:征收房地产税之日,就是房价暴跌之时。道理很简单嘛,我买这个房都交了100年的税了,你还想要我之后按现在的价格每年交房地产税?打死你我都不干。
主要的税收相关知识就是这样。最后再来一个“这国怎,定体问”:都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呢,中国的税收指数在发达国家中都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相对应的福利水平却比不上拉美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一个答案是,税收中的一大部分被用在大基建刷gdp政绩上面,甚至为了那些基建,光是税收还不够,还要借大量的地方债。当然,这不是本文重点,就点到为止了。
- 已编辑
- 已编辑
这段时间打算给自己充个电,然后去旅个游,这期间会转载一些文章,更新的事要到一个月之后了,果咩那塞。
ps.这期间可能会更新一个十分古老的帖子。
- 已编辑
转载1: 虚弱的增长——中国上半年经济分析(本文约2700字,阅读时长4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7号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为59.30万亿,同比去年同期发布的56.26万亿的数据,绝对值增幅5.4%。国家统计局说根据可比价换算之后的增幅为5.5%,跟绝对值增幅相差不大。我们不去管他,就只看绝对值增幅5.4%好了。对于这个增幅数据,实在充满了疑问:上半年的经济萧条,已经是肉眼可见,哪里来的所谓GDP正向增长?大比例的负增长还差不多。所以,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一番细致的解剖,看看这个5.4%,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我这里直接给出结论好了:5.4%的GDP增幅根本就站不住脚。
GDP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净出口,注意,是干净的净,也就是顺差。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货物外贸顺差是4087亿美元,较去年上半年的3855亿美元,高出了6.0%,看起来好像还不错是吧。然而贸易不仅只是货物贸易,还包括了服务贸易,也就是旅游、技术服务等贸易。服务贸易中国一直都是逆差状态,主要原因是外国人不太愿意来中国旅游,并且由于近年来酒店住宿、通讯和支付等国外游客服务越来越差,外国人也越来越排斥来华旅游。前三年国门处于禁闭状态,中国人反正也出不去,所以服务贸易逆差一度缩小到了很低的程度。今年国门一开,服务贸易逆差再次暴涨,上半年已经是-997亿美元,超过了2022年全年(注:正是因为服务贸易逆差如此之大,焦虑的他们就采用舆论战术,通过炒作东南亚国家噶腰子等舆论,试图减少去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人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加货物贸易形成的顺差,今年上半年为309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443亿美元,同比降幅为10.3%。也就是说,作为GDP重要构成部分的净出口,萎缩幅度超过了两位数,根本就没有增长可言。即使换算为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平均汇率为6.925,外贸顺差折算为21398亿人民币;去年上半年平均汇率为6.481,外贸顺差折算为22314亿人民币,21398对22314,萎缩幅度依然达到了4.1%,同样没有增长可言。外贸顺差是中国经济的润滑剂和加速剂,是整个国家真正挣到的钱。外贸顺差显著下滑,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挣钱能力在减少,中国经济因此丧失了动力。更麻烦的事情在于,今年以来,整个欧美世界都开始执行“去中国化”的战略,有意识地压缩对华贸易,撤回在华投资。这意味着净出口完全没有了恢复增长的可能性,只会日益萎缩。
GDP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投资。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4.31万亿,同比去年同期的27.14万亿,降幅10.4%。拉动投资下滑的原因,在于民间投资,也就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投资。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规模12.86万亿,相对于去年同期的15.31万亿,降幅高达16.0%。民间投资之所以出现如此剧烈的萎缩,是因为老百姓对于未来丧失了预期,严重缺乏安全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中长期规划,乃至连手头的财产,都有可能保不住,分分钟都有可能被国有化。在这种全社会的焦虑背景下,民间投资当然不可能维持,只能是大幅度萎缩。与此同时,靠政府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也没有了增长性。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收上来的税维持基本治理都不够,要搞基础设施投资,只能靠发债。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政府债券净融资量33783亿,同比去年同期的46532亿,萎缩幅度27.4%。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已经背不动更多债务了。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有138个地市出现了城投债偿付风险事件,最后大都是靠债务延期,暂时避免了债务暴雷的发生。而全国的地级以上城市,仅有333个。也就是说,全国41%的城市已经处于债务暴雷的状态。老百姓不愿意再投资,政府背不动更多的债务,也无法支持投资,投资当然只能是剧烈萎缩。投资,是中国经济的基石,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支撑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的支柱,没有之一。投资陷入了萎缩状态,中国经济就只能是跟着一起陷入萎缩状态,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投资和净出口,合起来进行简单计算,今年上半年为26.48万亿人民币,去年上半年为29.37万亿人民币,降幅达到9.8%。这个巨大的缺口唯有依赖消费端进行弥补。那么,今年上半年的消费出现了这种大幅增长吗?对于消费数据,我这里做一个简单说明:消费本身过于分散,无法进行统一填报,并且由于“最终消费品”的定义问题,很难把生产资料和最终消费品进行区分,因此很容易产生重复统计的问题,数据误差非常大。我这里选取了几个相关数据,对上半年的消费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个,是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数据。限额以上单位,简称限上单位,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和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这些单位的数据会直接上报给统计部门,进行全数统计。限上单位的数据,相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更加准确。今年上半年,限上单位零售额8.53万亿,相对于去年同期的8.12万亿,小幅增长了5.1%。考虑到去年上半年全国大规模封禁的情况,尤其是去年二季度封上海,因此今年上半年消费出现小幅增长是正常的。不过这个增幅,已经低于国家统计局宣布的5.4%的GDP增幅,当然就更不可能填上净出口和投资萎缩导致的近一成的缺口。需要注意的是,限上单位的经营能力肯定比小微零售企业强,限上单位都只有5.1%的增幅,小微零售企业当然不可能更好。更麻烦的是,限上消费的增幅呈现了清晰的下降趋势。一季度增幅还有7.6%,但是到二季度,当季度的限上零售额只有41650亿,相对于去年二季度的40631亿,当季的增幅只有2.5%。按这种趋势走下去,消费随时都会变成萎缩状态。
第二个,是汽车销售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售增幅只有2.8%。燃油车的销量一直都处于持续萎缩状态,无需多说。而此前两年,拉动整个汽车销量增长的电动车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也只剩下了37.3%。没有了此前两年接近翻倍的强劲态势。电动车的主要用途就是失业人士跑网约车。今年以来网约车已经出现了严重饱和,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日均接单量已经在10单左右挣扎,已经不足以养活一名司机。在这种背景下,电动车的销售当然不可能再突飞猛进。汽车是最重要的消费品,上下游产业链的长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消费品。汽车的销量增幅只剩下2.8%,眼看就要下降到2018年至2020年的萎缩状态去,这当然意味着整个消费市场的不景气。而挖掘机销量持续三年的大幅萎缩,今年上半年的萎缩幅度依然高达44%,则从侧面证实了投资的大幅萎缩
总结起来看,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净出口和投资都出现了显著萎缩,合起来萎缩幅度接近一成,而消费的增幅只有5.1%。考虑到中国GDP按支出法进行分类,最终消费占比约5成,净出口和投资合起来占比约5成,因此合起来考虑的话,上半年中国的GDP不可能有正增长只可能是下降5%左右。并且,从现在的数据趋势来看,到下半年,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我估计全年的GDP降幅,会在10%左右。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办法也不是没有,非常简单:把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全部履行,就可以了,比如取消国企的垄断地位这一条,光履行它,就能给经济带来至少5%的增长,不会有任何问题。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编者注:看到了吗,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国家统计局可以用数据说明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看空中国的人可以用数据说明上半年经济大幅衰退。所以我在科普帖的第二帖就介绍了宏观经济数据相关名词含义,希望的是大家自己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 已编辑
canon 不错啊,还会摆出数据进行反驳了,摸摸头夸一下~ 不过哦,我们看经济大趋势,一般不会用某个月的数据哦,都是用半年期或者一年期的数据的。
这么跟你解释吧,去年上半年又是封城,又是赋黄码的,谁敢出去吃饭呢?那餐饮业销售数据好看才奇怪了。所以啊,今年这个餐饮业销售数据同比大幅增长,只是因为去年基数太低了,现在回到了正常水平而已。因为这个疫情影响,我们看餐饮业销售数据,一般不和去年比,而是和2019年比,然后取个平均值。我们以限上餐饮销售数据为例,2020年不管它,2021年较2019年增长12.76%,年平均增长6.38%;2022年与2021年基本持平,年平均增长4.25%;2023年上半年,把2019年数据简单折半好了,那就是增长31.93%,年平均增长7.98%。懂了吗canon小朋友,你列出的数据和我的观点是不冲突的,去年的餐饮行业销售数据太差,限上餐饮业还能撑得住,小微餐饮业根本撑不住,于是纷纷转型,即使今年回归正常水平,小微餐饮业也不会回去开店了,而是要么做外卖,要么摆小吃摊。
Friedmann 老蛮数据?
- 已编辑
MortisGPT🥒 是这样,一个很经典的看空中国的人。
- 已编辑
Friedrich-Linwei 我还想接着逗他一会呢,你揭穿干什么(Doge)。不过正经点来说,中国的各种数据之间互相矛盾的情况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基本上分析经济数据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数据不可信。但如果用这种美化过的数据进行分析都能得出中国经济下行的结论的话,那可以说是更有说服力了。
Friedmann 同学您怎么看待这个人呢😂我还看了他写的不少东西的
canon 你也推荐一个比较好的,我两方面都爱看😂
Friedrich-Linwei
其实GDP这个数据本身就是比较无聊的东西。但智人不都想得到一个答案吗,“经济好不好”?GDP仅仅是提供这个答案的。
MortisGPT🥒
讲道理,老蛮不属于两边的哪一边,只是民科而已。
AfterBurner 层主没看过那个新闻么?
rua? 看到过,但在这个话题下参与这个梗有点破坏队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