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编辑
一般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按照比例算出来多少就是多少。例如期中30%,平时分20%,期末50%。另一种是按照百分比。
如果按照百分比进行计算分数,例如前5% 4.3, 之后5% 4.0,以此类推。
这种算法的问题在于两点。
- 如果全班同学都学习的很扎实,那么比如100分制,全班最后1名考了95分,难道还要给他一个不及格吗?
- 无法预测自己最终的GPA。比如我在期末之前已经获得了43分的总评,而期末占比50%,那么我其实无法在做期末卷子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期末得分的把握,从而知道自己最后的GPA是多少。例如我期末考了80分卷面分,那我的总评就应该是43+80*0.5=83. 但是最后给的GPA并不是直接按照卷面总评来的,所以我最后的GPA也不一定是83分。如果大伙都考的高,那83可能到最后变成60了。
而如果直接按照卷面分数来给分,会对任课老师的出题造成很大的困扰。比如题出难了,大伙都考六七十分。那这门课这学期都给大家低GPA吗? 这也不好。调分也不好,各种调分函数其实都有自己的问题。什么Ax+b, 开根乘10,他们要么会导致原来相差10分的人现在相差2分,要么导致原来相差2分的人现在相差10分,要么会对原来大幅领先的同学不利。而且最重要的是调分函数往往是课程考完之后,任课老师根据考出来的分数分布,所选择的一个合适的函数。这不能给同学们一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理想的课程应该在第一节课就说明如何给分并且严格执行。让卷怪知道怎么卷,让躺的知道怎么才能及格。
钱先生的考试是1962年1月的一个上午,事后和老师谈起钱先生的考题,老师都做不出来!考试第一道题是概念题,30分,拿到20分没有问题。第二道题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出解。”题目很明确,可我们就是没法下手,因为边界条件确定十分困难。从8:30开考到中午无人交卷,我们明白火箭速度必定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但先脱离地球的引力,也即首先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再加速至第二宇宙速度;火箭的运行轨迹一定要与地球绕日轨迹在同一平面,但地球附近还有月球,地球本身还在自转。这些条件交织在一起,造成考场上四个人晕倒,包括乌克力,还有一位女生,反正四个人被抬出去。原始成绩95%不及格,钱先生想了一个办法:所有的成绩开方之后乘以10,36分换算之后是60,加上平时成绩,大部分都及格了。我考试时方程列出来了,边界条件也用上了,但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科利奥利力忘掉了。这个考试终身难忘,心惊肉跳!
但是我最近在上的一门课的算法我觉得很好,思想也很简单。就是取百分比算法和绝对值算法中较高的。
比如我考了70分,成绩是前5%,那就是4.3。 我考了95分,成绩排名是60%,那也是4.3.
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上述的所有问题,例如我期末之前,我就能知道,这门课我期末卷面分拿到多少分,就一定能及格。而老师出题也不用那么困扰。(实际上在这种策略下,只要把题出难一点,不要搞出一堆90多分,就行)不像我之前在数院的时候,我每次考试都能明显感觉到,前60分都是送分题,后面40分全是难题。(笑死)
希望能在妮可推广。
推广的话主要有两个难点。
一,对于优秀率限制,这个真没啥好办法,我的想法就是给所有被卡优秀率的人发一个优秀以下的最高分。
二,听说妮可教务处还对成绩分布曲线有要求,这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