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rich-Linwei
我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下我的看法吧。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扎根在经济层面。
楼主谈论的事情已经是足够奢侈的事情了,属于是 自我实现 层次的需求。我不是很懂这个层次的事情。但是从我的视角来看,如果某一个群体物质条件优渥,那么这个群体追逐自由,在科学上追逐真理,追求自我实现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得不说,我们目前整体来说没有这种条件。
科大的学生家境应该都还可以,但我依然看到少部分同学,包括我,在为生活本身挣扎,不敢去追求那些看起来美好又梦幻的东西。楼主谈到的科大的缺点实际上是历史的惯性导致的。在过去的贫困弱小背景下,人们整体自然会先去追求更低层次的需求实现。至于中国古代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人们甚至只追求活着以及温饱,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自然会变成悲剧。
时代确实在进步,楼主也不必忧心忡忡。楼主若是有经济基础,大可以去追求自我实现,追逐理想。这是正常人类欣赏且羡慕的事情。而一般人为了生计,将自我异化,被一个标准评价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若是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无忧,谁会去去流水线工作呢?
在过去,在我父母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工作机会本身就很稀少,大部分人在田地里务农,大部分时候都在闲暇中度过,自然不可能积攒多少财富,也不可能享受物质优渥的生活。那时候,在工厂里成为一名螺丝钉是无数人羡慕的事情。
如今,工作好找,但是劳动回报率高的工作依然十分难找。换句话说,即便工作更加辛苦,拿到的酬劳增长得也十分有限。很多贫穷的人比起抱怨工作辛苦,更抱怨的是工作带来的工资过少。我观察到家乡的农村地区有许多60多岁的老年人会去改小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上的年纪,只是为了可以找到可以卖劳力的生计,比如栽种花草,在工地上干苦力。那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为什么不去颐养天年呢?
我并非在论证异化是什么好事情。我只是想说明这是正常的现象,虽然不符合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认知。对于现实的人来说,应该先满足低层次需求,再过渡到追求高层次需求。理想主义者另说。
不过,未来是否会更好,我也不敢妄言。